安紡廠是個大廠,自然有很多供應商。

紡織服裝產業分為三層:上游原材料、中游紡織業及紡織服裝製造業、下游服裝貿易業。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核心因素是中上游紡織製造部分,目前這部分企業仍然處於發展中,行業技術水平偏低。

上游供應商,主要有棉花、毛料、絲綢、化學纖維等原材料。

一般情況下,棉花成本佔紡織製造企業成本的50到70%,我國棉花進口量受配額限制,棉花價格上下浮動較明顯。

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需求持續推進,加上個性化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等理念的引領,國內市場對絲綢產品的需求逐步釋放,絲綢產品國內銷售形勢良好。

毛紡工業是紡織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動物毛纖維及毛型纖維為原料進行絨毛初級加工、毛條製造、毛紡紗、毛織造、毛染整及毛製成品加工的製造行業。內需擴大和消費升級將是毛紡織工業發展最大動力

化纖行業是紡織服裝行業上游,主要提供面料紡紗所需的化學纖維。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製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後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效能的纖維。

在九十年代中期,這些原材料的需求,總體來說都是下滑的。

因為這幾年,正是國內紡織產業的整頓期。

王林接手安紡廠以後,做出了多項改革舉措。

一是人員的替換,二是機器的換代,三是原材料的最佳化。

這些決策,都是王林做出來的。

但他並不知道具體有哪些供應商被清除了出去。

具體的工作,王林交給管理層在做。

聽到萬勝這麼一說,王林便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萬勝的公司,做為安紡廠的上游供應商,被管理層清理出去,難以為繼,所以跑來求王林。

王林不能答應他!

供應商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既然萬勝的公司被踢了出去,必定有一定的道理,要麼是規模小,要麼是產品不合格。

現在萬勝求上門來,王林就網開一面?

那他豈不是打了管理層的臉?

王林沉聲說道:“萬老闆,你的事情,我大概瞭解了。不過我已經將此事交給下面的人在做,我放權給他們了。我不會再管這個事情。所以你求我也沒有用。你有時間跪在這裡,還不如去想辦法東山再起,或者尋找新的下游商。”

萬勝苦笑道:“王總,現在整個行業都不景氣,各地的紡織廠不是在改革,就是在改革的路上,有些已經倒閉了,有的已經被改制了。我上哪裡去找安紡廠這麼大的供應商呢?當初我就是看中了安紡廠這個大盤子,所以才貸款擴廠,現在來這麼一出,我貸的款還不上,公司也要倒閉,幾百個工人的工資我都發不下去了啊!”

王林默然。

時代的大潮拍過來,總有人衝上潮頭,也有人被拍死在沙灘。

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事實上,紡織業的改革,才剛剛拉開帷幕!

真正的大浪潮,還沒有到來呢!

90 年代出現的集中於紡織、家電等輕工業的產能過剩,我國不得不重拳出擊,利用各種手段進行“紡織壓錠”等供給側改革手段,減少紗錠數目,限制紗廠生產規模,對棉紡廠進行減員,以提高生產效益。

我國的老紡織工業基地申城,敲響了紡織壓錠第一錘,拉開全國紡織供給側改革序幕,之後的幾年時間內,全國國有紡織工業陸續敲掉1000 萬紗錠,分流人員120萬人,實現整體扭虧為盈,為企業解困起到突破性作用。

在王林重生之時,他曾經看過一篇紡織業相關的報道。回顧改開的40年,是紡織業勇立潮頭,敢作先鋒的40年;是紡織業壯士斷腕,自我革命的40年;是紡織業抓住機遇,創新進取的40年;是紡織業突飛勐進,成就輝煌的40年。

從1978年到2018年,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改革開放40年,我國紡織行業製造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產業體系日益完善,企業主體活力得到激發,全方位融入到全球化浪潮。

40年來,紡織行業經歷了生產力大解放、大發展的過程,加工製造能力實現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