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有很多經典的對白,比如說:“我們在上面幾乎被人砍死啊!你們都不問,問花絮,問趣聞,又有什麼道理啊!那些無良地產商把樓都炒貴了,搞得有屋沒人住,有人沒屋住,又講什麼道理啊!”

影片中還提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即對當時香江男人北上尋歡現象的深刻反映。直到三十年以後,香江普通階層賺的已不如內地同樣階層的人多,加上內地物價飛漲,他們已經無力在內地消費了,尋歡、包小蜜的現象大不如前。

這是《富貴逼人》系列的正統續集,也是最後一部,它的高度超過了之前任何一部,對社會現實進行高度濃縮,在這個欣欣向榮的房產怪圈裡,無人清白。又將流行文化信手拈來。在瘋狂的鬧劇背後壓抑著多少真實的悲劇?那笑聲也是埋著淚的,蘊含著辛酸和無奈。

而這一年的內地,房地產剛剛起步。

據查詢可靠資料顯示,1978年國內的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金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1982年我國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在嶺南等地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城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申城房改方桉出臺,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我國先後批覆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桉。

如果有人在這一年看懂了《富貴黃金屋》這部電影,又具有足夠的膽量,投身搞房地產生意,一定能撈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可惜當時大家只是覺得《富貴黃金屋》好搞笑,只看劇情,沒有把重點放在房地產開發上,錯失良機。

從這件事上,王林明白了一個道理:看電影電視都能找到商機無限,這是妥妥的富貴逼人來啊!

就像以前他在電影裡找到衛生巾的廣告創意一樣。

特別是這個時期的港片,看了真能學到一些知識。

王林正自沉思,旁邊的李文娟忽然說道:“姐夫,你常說,香江的現在就是我們內地的未來,那未來我們內地的房子,也會這麼貴嗎?貴到很多人都買不起的地步嗎?”

堂姐王琳笑道:“怎麼可能?內地的模式又不是港式,我們內地的職工房屋都是包分配的。”

李文娟道:“可是以後會房改的啊!現在已在經討論房改的事情了。”

王琳道:“再怎麼改,還能讓職工沒房子住?”

李文娟道:“就像這電影裡演的那樣,窮人就只能住老破小,或者租房子住。富人卻能一幢幢的樓房買下來。”

王琳道:“我不相信,還能有那一天?弟,你說是不是?”

王林道:“這事完全有可能,瓊省那邊的房產價格,你們都聽說了吧?從一千多飆升到了五六千,還在漲價。”

周軍笑道:“你們不用擔心,不管時代怎麼變遷,反正在座的各位,肯定都會有房子住!你們現在誰沒有房子的?沒有的趕緊找王林,讓他幫忙解決!”

周小敏舉了舉手:“我還沒有房子。”

大家都看著她:“你不是明星嗎?你還沒有房子?”

周小敏道:“在香江,我就是這電影裡演的窮人,買不起大房子,住不起大別墅。”

李佳欣抿嘴笑道:“這事啊,你得找王總解決!”

周小敏嫣然一笑:“王總,請問怎麼解決啊?”

王林知道她是在開玩笑的,哈哈一笑。

正自歡樂,王林的大哥大響起來。

王林接聽電話。

周霞清爽的嗓音在電話那邊傳過來:“王林!”

王林笑道:“霞姐,今天辛苦了吧?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啊?”

李文娟見他在接聽電話,便將電視機的聲音調到了最低。

王林本想到陽臺上去接聽的,見狀就不再起身。

周霞幽幽的一嘆:“你要不要猜猜看,我們第一輪簽約,第一天我們拿下了多少合同?”

王林聽到她的語氣,便知道大事不妙:“很少嗎?有沒有500份合同?”

兩千戶人家,按理來說,有意向的人家,都會集中在第一天簽訂合同。

因此,第一天的簽約理應是最高的。

尤其是公司提出了那麼多優惠的方桉,越早簽約越早享受,也能得到更多的福利和獎金。

因此,王林有理由相信,今天起碼有500戶以上的人家會簽約。

過了今天,以後再簽約,意義幾乎是差不多的,很多人家就不會再著急。

周霞又嘆了一聲:“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公司!如果有500戶簽約,那我也算是完成了前期的任務。”

王林的心,咯噔一聲響:“500戶都沒有嗎?那到底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