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衝刺!(第2/4頁)
章節報錯
李文娟問道:“怎麼抓住肥單呢?”
鄧大寶侃侃而談:“廣交會上能不能多成交,是檢驗業務員貿易知識、外語口語、應變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最好戰場。然而,一些新來的業務員,往往在業務環節和口語操練上下了苦功夫,但是由於商品知識貴乏,對客戶的表面詞意雖然聽得懂,卻對他們的真實購買意圖琢磨不透,以使快到手的生意功虧一簣,落手他人。客戶更願意與懂行的人打交道。”
“那是當然了。”李文娟道,“我們一定在加強專業英語詞彙的培訓。”
鄧大寶道:“我們不是有生產浴簾嗎?這種產品,在咱們公司其實並不算特別突出,因為我們的主產品,還是以衛生巾、紙尿褲、服裝、床品為主。”
愛秀集團在託管申紡廠以後,業務範圍急速擴大。
繼床品之後,又進軍了家居用品行業,這也是一大類目,但現在涉足的產品還不算多。
鄧大寶道:“去年,曾經有個米國客戶想買塑膠浴簾,在參展商中問了個遍,能不能在浴簾上加個固定裝置,以使沖澡時水不噴出來。但很多人都沒聽懂對方的意思。當時周老總在場,他當即想到,如果在下面安裝一排小磁鐵,並在浴盆下面有對應的搭頭就很容易解決。他對外商說了磁鐵這個單詞,並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老美聽後頻頻點頭,稱他很專業,對方當即落下了五個大櫃的訂單,價格也開得很優惠。周老總幫公司搶了這麼個肥單,讓周圍那些專業做家居的同行羨慕不已。”
李文娟笑道:“對,這個單子,我也知道。可惜今年周老總留在申城另有重任,沒有來參加廣交會。”
鄧大寶道:“外商只有這麼多,數量是一定的,他們能下的訂單也是一定的。這就是為什麼廣交會的成交總額只有這麼多的原因,我們要想多開單,就只能從別人嘴裡奪單、搶單!這就要靠膽量了!”
李文娟若有所思的道:“你是說,我們要安排商業間諜到同行展廳中去?聆聽他們的秘密,挖走他們的客戶?”
鄧大寶道:“能這麼做,那當然更好,不過這樣很容易犯同行的大忌。我的意思是,我們的每個業務員,都要具有生意頭腦,要膽大心細,把靈活多變的性情發揮到淋漓盡致。我們還可以借雞生蛋!”
李文娟不解的問道:“怎麼樣借雞生蛋?”
鄧大寶道:“我打個比方,一個客戶看了我們琳琅滿目的展品後,隨口問能不能供應雞毛撣,那我們肯定說沒有,是不是?因為我們並不生產雞毛撣。但是,我們可以叫他等下來看樣並報價。我們雖然沒有樣品,貌似無米之炊,可這難不倒咱們。我們可以到市場雜貨店臨時買幾個樣品,並按零售價減低40%報給客戶。然後再尋找相應的生產商。只要市場上能買到的貨,那我們就不怕找不到生產商!”
李文娟道:“這種隨急應變的接單,我們是可以做,不過這屬於撿單行為,能撿單就是發大財。”
鄧大寶道:“對,因為廣交會雖然商品繁多,但總有一些產品並沒有進來,也許有,但外商不一定找得到。我們可以大力開發客戶的需求。做生意嘛,無非就是一句話,尋找客戶的需求,解決客戶的需求。”
李文娟道:“鄧總,聽你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鄧大寶道:“我做了一輩子的銷售,別的不行,這些鬼主意還是有一些的。現在王總逼迫得緊,我們只能劍走偏鋒,開發客戶的潛在消費能力。”
李文娟忽然想到一計,笑道:“鄧總,你提醒了我。我們可以拿一個展位出來,擺一個爛攤子!”
“爛攤子?賣什麼?”鄧大寶不解的問。
李文娟笑道:“就是賣亂七八糟的東西,什麼都賣!賣我們沒有的東西!我們不能只開發已有商品的訂單,還可以拉我們沒有的產品訂單!就像你說的,我們沒有樣品,但是不要緊啊!我們到外面雜貨鋪裡買一些樣品來,隨便堆在一個展位上,估算出成本價進行售賣,可以適當的報高一些。反正咱們的商品在外商眼裡都是低價商品!”
鄧大寶嘖嘖稱奇:“李總,你比我更加大膽!為什麼要擺得亂七八糟呢?擺放整齊不好嗎?”
李文娟道:“擺攤啊,給人一種十分廉價的感覺!給人一種淘金的感覺!說不定很多貪便宜的客戶會喜歡。我以前就特別喜歡去這種小攤子翻找東西,嘻嘻!還有啊,我們東西擺得亂,別人找不到的東西,也會問我們,不管他要什麼,我們都說有就行了!這樣就能撿到不少訂單!”
鄧大寶道:“哎呀,李總,高明!你真是高明!”
李文娟道:“既然咱們要搶單,那就來個更大膽一點的。雖然說明著去別人攤位搶單不太好,但我們可以趁虛而入!這事,我以前就幹過!乾得很巧妙,沒有人知道!”
鄧大寶問道:“怎麼個趁虛而入?”
李文娟也講出一番道理來。
廣交會是全國有實力專業供應商的集中亮相。由於經營範圍日趨一致,攤位毗鄰而居,同行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在這個特殊的場合,並不是所有客戶都為採購而來,有的是“老客戶”與供應商見面,對質量糾紛等問題尋求溝通之道。如處理不好,即使是老客戶,也可能被新公司所取代。
秀之林服裝的攤位就在一家同質公司的隔壁。去年的一天,有一名哈薩克客戶面帶怒色與隔壁業務主管商談。開始雙方還能友好協商,最後發生爭吵,客戶心灰意冷,拂袖而去。李文娟留了個心,趁虛而入,誠懇地邀請客戶進自懷的展位看看,並將同類產品、價格作了介紹。客戶越談越覺得有興趣,當場就下了一個小數量的試訂單。
李文娟知道這個一個大客戶,所以回申城後,她並沒有懈怠,而是認真履約,尤其注意客戶原來不滿意之處,後來不斷地翻單,將其發展成為手上最具潛力的客戶之一。
鄧大寶聽了李文娟的故事後,對她的行為大為讚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互相之間多交流,可以學習到對方的厲害之外。
李文娟是個很活泛的人,而且她辦事向來是出奇不意,不循常理,往往可以收到奇效,這也是王林器重她的地方。
王林用人,並不是一味的看裙帶關係,而是看人的能力品性。
為什麼周家人在愛秀集團能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