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總,你來這麼早?”郭玲玲笑道,“好熱的呢!我昨天晚上看天氣預報,今天35度,一天都是大太陽。”

王林點點頭,走進自己的辦公室,郭玲玲跟著進來,笑道:“王總,你還要不要睡個回籠覺?”

“不必了。”王林擴了擴胸,說道,“今天有什麼安排嗎?”

“下午政署那邊有個會議,是青年企業家大會。說不定又要評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了吧?”

王林笑道:“這樣的大會,不去也罷!青年企業家的稱號,對別人來說是香餑餑,對我來說也沒什麼好激動的了。”

“多拿幾個頭銜,總是有好處。”郭玲玲道,“王總,聽說有人排了一個首富榜。”

“是嗎?”王林淡淡的道,“我榜上有名?內地的還是華人?”

“華人的,他們把你排在第100位,正好是榜尾。我看哪,他們是不是計算錯了?怎麼可能呢?王總你的身價,怎麼可能排榜尾呢?”

“哈哈!是嗎?榜尾!”王林搖了搖頭,“我這點錢不算多,排在榜尾是應該的,你看了榜單,可知道華人的首富有多少錢?”

“一千多億吧!”

“嗯,那伱知不知道,這個華人的首富,是靠什麼發的家?”

“這個我還真不知道。”

“他靠的是紡織行業。”

“呀,也是做紡織發的家?”

“這個首富,為了維持生計,在年僅13歲的時候就被迫外出打工,但好在他有一個商業頭腦和果斷的魄力,起初當地的一位紗廠老闆因為積壓大量紗管,於是找到他,希望他可以想辦法將紗管賣出。”

“後來呢?他賣出了嗎?”

“必須的啊,不然怎麼當首富?這個人能力出眾,相當有魄力。他不是幫忙賣紗管,而是自己花錢收購。即便是在紗廠老闆都賣不出的情況下,他還是將其低價收購。因為他認為這是一次賺錢的好機會。果不其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透過自己的努力與一家紡紗廠達成了合作,將手裡的紗管,以5元一個的價格賣出,從中成功賺得幾十萬。那可是幾十年前的幾十萬!”

“哇!好厲害!”郭玲玲發出讚歎聲。

王林道:“也正是因為這次合作,讓他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幾乎沒有半點猶豫,就開始拿著這筆錢,建立了一家紡織廠,而誰又會想到,一個13歲就輟學的打工仔,竟然僅用了幾年的時間,便將公司打造成為了行業前列。”

郭玲玲道:“他13歲就輟學?豈不是連初中都沒有上?”

“嗯,所以說,人的能力,跟學歷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後來呢?他又是怎麼致富的?”

“當時他建立的紡織廠,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內部裝置陳舊、生產技術較為落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1967年時,他出資收購了東洋一家大型紡織廠內的先進裝置,實現了以舊換新。”

“為什麼是收購?還不是購買新的機器?”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技術封鎖的名詞。”

“哦,我知道。”

“但是收購別人的舊工廠,就沒有這方面的擔憂。”

“這個人很聰明。”

“是啊。我當時為了搞到新機器,也想過他的這種方法,還好我透過其它的途徑,解決了機器裝置的瓶項。”

“王總,你比他更厲害,你以後的成就,一定會趕超他。”

王林笑道:“這個事情,那就難說了。透過收購東洋企業,他的紡織廠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提升,他並未止步,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他又開始向房地產領域進軍,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就在當地的郊外購買了一大塊土地,除了建立紡織廠之外,還有很多剩餘。”

“咦,王總,這一點和你的發家史很像。你現在也進軍房地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