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兩個故事(第2/3頁)
章節報錯
王林說道:“爺爺,我是個富人,但我並沒有為富不仁。我賺到的錢,都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賺來的,我也在努力的回饋社會。”
老人家微微一笑,拍拍王林的胳膊:“我聽說過兩個窮人和富人的故事,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聽一聽?”
王林連忙說道:“願聞其詳。”
老人家說出兩個故事來。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有個窮人,家裡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就起了善心,想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那個窮字了。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
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
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只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崩潰。
他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送種子來,竟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裡依然一貧如洗。
富人轉身走了。窮人仍然一直窮著。
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
老人家說完這個故事,指著王林,對身邊的人說道:“王林就是那個富人,他是那個能把一件事情堅持到底的人。所以他能成功,他能成為富人。”
大家都點頭稱是。
老人家說道:“幾年前,國庫券剛剛放開買賣,做這一行的人很多,但是為什麼只有王林憑藉這個生意,把財富做大了呢?”
眾人陷入了沉思。
老人家又講了第二個故事。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痛哭流涕,向老天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得半死卻掙不到幾個錢。哭了半天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老天爺微笑地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呢?”
窮人急忙說:“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抱怨了。”
老天答應了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期限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樣開挖,窮人習慣了幹粗活,挖煤這活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到集市上賣了一些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一會停一下還累得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賣,換來的錢他都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下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兒帶回來兩個窮人,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地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就挖出了幾車煤。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的,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把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
老人家說道:“愛因斯坦曾說,要改變一個人的固定思維,比分開一顆原子還難。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多麼的牢固,就像我們經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因為人的思維方式太牢固了,總是用固定的思維考慮問題,那往往都看不到另一面的答案。”
聽完這兩個故事,王林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老人家雖然並沒有正面評論別人的舉報,卻透過這兩個故事,表達出了他的處理意見。
“每個人的機遇都是平等的。王林出身工人家庭,他的機會並不比別人多,他的起跑線並不比別人高,但他有自己的富人思維,他能發財致富,這一點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我們國內,像王林這樣的富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老人家語重心長的說道:“我希望國內多出一些王林這樣的人物,最好每個人都是王林,每個人都能成為富人,過上富裕的生活。那麼,我們國家就真正的富強起來了!”
王林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真的沒有想到,老人家如此關心和愛護自己,也如此理解自己!
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被理解。
王林過上了富人的生活,這是好事,這不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這不是問題!如果誰能安排23萬人就業,他也可以過上富人的生活。只要他有這個能力,那就不是問題!國外的富人,他們開著私人飛機,擁有私人遊艇,他們的生活,比王林過得更富裕,希望有一天,王林也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這一句話,就給王林的富人身份定了調子。
現場有很多人,都聽到了老人家的這番話,他們對王林自然也有就了更多的瞭解。
老人家每次來申城,都會到王林的工廠視察,或者召見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