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林的設計中,將來的愛申集團,還是將以兩紗兩布為主。
申紡集團以前的出口貿易,也是主營此類產品。
所謂的兩紗,指的是棉紗和棉滌混紡紗,也叫棉滌綸紗。
兩布,說的是棉坯布、滌棉混紡坯布, 也叫棉滌綸坯布。
“兩紗兩布”是以上兩種紗、兩種布作為國家一類出口商品的簡稱。
申城之地並不產棉花,但紡織業卻是國內第一,棉花只能從外省市採購。
王林在對中外紡織業進行廣泛調研之後,理清了發展思路。
他當即侃侃而談:“我們愛申集團的紡織產業,將以服裝為中心線,以下叫傳統紡織,以上為高科技新紡織。”
“最高階的是生命紡織, 往下依次是空天紡織, 用於航空航天;軍用紡織, 例如防彈衣;醫用紡織,開刀縫線、紗布、隔離服;產業用和專業紡織,如用於防塵、汽車產業。專業劃分後,服裝以上還有十幾個層次,我們現在大概只能做三四個,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發展。”
這番言論,並非對牛彈琴。
在座的都是申紡集團的廠長、主管級別人物。
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肯定會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王林看得更遠,想得更多。
要讓一個輝煌不再的紡織產業透過國際化東山再起,這是他肩負的使命。
王林說:“我們的重點,大型企業就應該領軍做高階的、高科技的新型紡織,傳統紡織服裝主要在創意設計、款型、顏色上做文章,一般的加工或勞動密集型生產要麼找中小型企業、內地企業甚至亞、非其它國家企業做,要麼我們就研發全自動的服裝生產線。”
這些話, 關係到愛申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會之人聽得十分認真, 有人從上衣口袋裡取下鋼筆, 在筆記本上記錄下王林的講話精神。
王林以為,紡織的轉型升級之路應該是一端抓科技,一端抓時尚。
他決定,從1991年的下半年開始,組織一個世界前四大時裝週時尚產業領頭人峰會,這個峰會,暫時命名為:時裝週·愛秀國際論壇,主題是“城市與時尚對話”。
“歐美髮達國家紡織業經歷了紡織工業、紡織貿易、紡織時尚產業的過程。這三個階段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總規模、經濟活躍程度、國民認知程度正相關。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是時尚產業起步的臨界點,申城現在還沒有達到這一要求,但我相信,十年之內,申城肯定能達到人均GDP4000美元!屆時,時尚產業就會開始蓬勃發展。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引領時尚風潮!”
“古代的時尚在東方,現代的時尚在西方,未來的時尚是在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方,那就是我們申城!我對國家、對這個城市有信心!我們從今年開始舉辦申城愛秀時裝週,學習米蘭、巴黎、倫敦、紐約時裝週, 先走秀, 再訂貨, 從單純的時裝秀升級為亞洲訂貨季,打造成為全球第五大時裝週!全球買手在春秋兩季結束四大時裝週後,可以飛到咱們申城來採購,申城紡織時尚產業,從此將真正邁向國際化。”
申城愛秀時裝週!
這是王林的野心!
他要打造一個東方紡織之都!
世界紡織的重心,一直都在咱們國家。
但因為現代化程序中,我們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從而讓他們在紡織品行業也佔據了領先優勢。
現在,王林要把這個優勢重新奪回來!
“申城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紡織工人,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紡織技術,憑什麼我們不能站在時尚圈的最前端?我們差的是什麼?是設計理念!是面向全球的設計!同樣的布料,同樣的做工,經過巴黎著名設計師的手,賣出來的價格高達上萬美元,而我們的產品,卻只能賣幾塊錢!這就是差距。”
“自從1861年,第一家動力機器繅絲廠在申城建成、1878年清朝建立申城機器織布局,申城紡織業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曾被親切地譽為申城的母親工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市的紡織工業在全國保持絕對領先地位,被稱為申城經濟的搖錢樹,創造了一系列歷史輝煌。申城人以進入申紡廠工作為榮!全國人民以買到申城生產的衣服為榮!”
王林的話,擲地有聲,透過高保真的音箱,在大劇院裡迴盪,送進每一個與會者的耳朵。
在這裡開會,比起以前的大禮堂來,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
講話的人不需要吼,下面的人也聽得清楚。
王林的話,具有一種煽情能力,讓聽眾為之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