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姑蘇麗人行【求月票】(第4/7頁)
章節報錯
王林道:“我們回家還是去逛逛街?”
沈雪笑道:“我想逛逛夜市。我來之前,二嬸說要我幫她捎兩雙洗澡用的涼拖鞋回去。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得賣?三嬸也說讓我給六妹捎頭花回去。”
王林道:“那就去觀前街逛逛吧。”
觀前街比想象中還要熱鬧。
城裡人白天要上班,晚飯後都愛出來逛個小街,當是散步,順便也買些日用品。
觀前街是一條真正的老街,這裡有著名的江南第一古觀玄妙觀,有1700年的歷史,是江南最古老的木結構殿堂建築,裡面多的是五代和唐宋遺物。
這裡也是姑蘇最著名的小吃一條街。
另外,太監弄也值得一逛,80年代初,改革開放以後,太監弄經過重新規劃,建成一條飲食巷,素有“吃煞太監弄”之稱,松鶴樓、得月樓、申城老正興、王四酒家、功德林等老字號菜館均聚此一弄。
關於太監弄,還有個來歷。明朝歷代皇帝都會派太監到姑蘇監管織造局,還有若干中小太監當助手。太監們大都居住在織造局附近的里弄,由於太監長期居住於該地,故而得名“太監弄”。
太監弄旁邊就是北局小公園,也就是明清時期的織染局。北局周邊有開明大戲院、大光明影院、姑蘇書場及人民商場等商店。
王林上次和周粥來這邊逛過一次,不過那次是白天來的,也沒細看,走馬觀花般逛了一圈便走了。
沒想到晚上來,又有一番美妙景緻。
沈雪笑道:“我老家雖然是姑蘇的,但對這邊太不熟悉了,我才知道這邊晚上這麼熱鬧,不比申城的城隍廟差。王林,我們去吃小吃吧?”
王林道:“不著急找吃的,你先幫嬸子們要你帶的東西買好。”
沈雪來到一家鞋攤前,看了看,訝道:“老闆,你這賣的都是舊鞋?”
“舊鞋便宜。都修補好了的,只要碼數對就能穿,姑娘,我看你不像是要買舊鞋穿的人吧?”攤位老闆打量沈雪一眼。
沈雪道:“我不要買這些鞋。請問你這裡有涼鞋賣嗎?”
“有,這裡有。”攤位老闆開啟一個紙箱子,裡面堆放著許多涼鞋。
“這涼鞋是新的嗎?”沈雪問。
她是買來送人的,總不能買幾雙舊的回去,那要被二嬸笑話死了。
攤位老闆說道:“是新的。涼鞋是新的。誰家的涼鞋不是穿到不能穿才扔?補了也穿不了。”
沈雪報幾個碼數,攤位老闆拿了幾雙鞋子,用一個塑膠袋裝了,遞給沈雪,沈雪掏出一個荷包來付了錢。
這時,沈雪看到之前撿自己鞋子的紅衣服婦女走了過來。
婦女手裡提著兩個袋子,笑嘻嘻的說道:“今天運氣真好,撿了雙嶄新的運動鞋,就只開了個口子,膠合以後能賣不少錢!”
她一邊說,一邊拿出一雙鞋來,正是沈雪之前扔掉的那雙。
婦女猛然間看到沈雪站在攤位前,倒是有些尷尬:“姑娘,這鞋是你扔掉了的,我撿回來不犯法吧?”
沈雪默默的搖了搖頭,和王林走開,說道:“想不到還有做這行生意的!”
王林道:“剛剛改革開放,底層老百姓過的日子還是比較艱苦的。一雙新鞋子幾十塊錢,很多人家裡都捨不得買。你看這大街上的人,大多數人穿的都是最便宜的黃膠鞋。”
黃膠鞋也叫解放鞋,漸漸的轉為民用,80年後得到了量產,這種膠鞋我國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因為產量大,所以也便宜,經濟適用、經久耐穿,幾塊錢的鞋子,穿上三、五幾年,洗到發白還能穿。
沈雪道:“現在鞋子的質量,真的不是很好,我那雙扔掉的運動鞋,是我在申城買的,說是花城那邊過來的貨,賣得還特別貴,四十多塊錢買的,結果爬一次山就開口子了!”
王林道:“花城那邊已經有很多私企工廠,他們都是仿造名牌的鞋子生產,外觀看起來很好看,但其實質量、用料、做工都差得遠。你以後要買鞋子的話,還是買進口的鞋子。”
“我買雙鞋子,還用得著買進口的?未必咱們國內都沒有一雙好鞋子了?哎,王林,秀之林為什麼只賣衣服,不賣鞋子呢?秀之林衣服就很好穿,如果做鞋子的話,肯定也有人買的。”
王林笑道:“李文娟還真的跟我說到過這個事,她想做一個運動品牌,專門生產運動服飾和鞋子。我已經同意讓她試試看,也許不用多久,我們就能穿上秀之林品牌的鞋子了。”
“早就該做了!”沈雪道,“看起來,李文娟還挺有事業心的。我祈禱有一天,國人都能穿上秀之林的好鞋子,不用再穿臭腳的膠鞋了。”
兩人聊著天,來到一個賣頭花首飾的攤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