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房就是貴的代名詞,售價相當高,物管費更高,是普通商品房的三倍左右!

因為這些原因,外銷房在後世並不吃香。

加上後來放開了外商購房的限制,二十年以後,外銷房漸漸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棄兒。

但在改革開放前期,外銷房是有錢人的不二選擇。

沈雪笑道:“我還以為有房子看呢!這裡還只是一片工地啊!”

劉小山道:“是,現在這裡是一片工地,但兩年以後,絕對就可以看到房子了。”

田曉青笑道:“那你們這是賣什麼?房子還沒有建好就開賣?”

劉小山道:“這叫預售。提前買有好處啊,你們可以盡情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房型和樓房。”

王林倒是覺得無所謂,問道:“這邊房價多少?”

劉小山道:“每平方一萬二千塊錢!”

“一萬二?”田曉青吃了一驚,“那一套別墅,要多少錢?”

劉小山道:“兩、三百萬吧!”

沈雪訝道:“北金的房價這麼高嗎?”

王林對此,倒是有一些瞭解。

即便是後世,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北金以前房子好便宜,什麼市中心三、四千一平米。

其實這些話,純屬道聽途說,是沒經過這段歷史的人以訛傳訛。

北金市中心從來很少8000元以下價格房子,90年代都是單位福利分房,90年召開亞運會後,北金的商品房才開始進入市場。

最早一批商品房,就是這些九十年代初建起來的外銷房。

93年,北金市中心房子價格就在15000元以上。

九十年代初期,北金市中心外銷房主流售價是1500到3500美金。

當時匯率是1:8,所以,市場主流商品房的價格20000到30000元每平米。

因為當時買得起房子的人是很少很少,關注的人更少,知道的人也非常少。

當然了,像亞運村那種地方,房價就要低得多了。

就算是四合院,也分很多種,小的只有100個平方米,大的有幾千平方米,房屋的格局、地段,也是不一而足,價格更是千差萬別。

在八十年代初,一萬塊錢可以買一個小四合院,但到了九十年代,四合院的價格已經漲了上來,每平方米售價在8000塊錢左右,100個平方米的小四合院,也要賣80萬了!

比較當時普通工人的收入來,不管是八十年代初的一萬塊錢,還是九十年代的一百萬,抑或是後世的一個億,北金市中心的別墅和四合院,都是一般人不敢奢望的存在。

沈雪見王林很感興趣,便問他道:“你要在這邊買房子?”

王林笑道:“看一看,買兩幢也可以,我們以後肯定要經常往返北金,以後再來,在這邊也有了一個落足之地不是?或者買來當投資也可以。”

這個年代,只有極少數人,才有投資房子這個概念。

因為絕大多數職工的房子,都是國家分配的。

大雜院裡的人,還以住進筒子樓為榮呢!

劉小山極力向王林推薦這邊的房子。

王林心想,這邊的房子建起來,還沒那麼快,等到交房,起碼要1992年以後了,過兩年再來買也為不遲,價格相差也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