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所有底層平民分田地,修橋,修公路,修鐵軌路,將城鎮和村莊重新建設一般,提升底層平民的居住環境。

就連原有的城池,也要進行大規模改造。

讓新佔領區域的人們儘快過上衣食不愁的生活。

紫羅蘭帝國外表能夠達到地星現代時期的水準,是經過上百年時間一步步發展才做到的,新佔領土地想要達到相同水準,不再需要上百年時間,但也不是幾年就能夠完成的,即使十年時間,也只是勉強跟上紫羅蘭帝國的腳步,畢竟十年時間裡,紫羅蘭帝國依舊在發展。

十年時間,新佔領區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將大部分職業者逐漸轉移,紫羅蘭帝國也可以再次發動戰爭,擴大疆域。

其她神明勢力,本身發展水平遠遠不如紫羅蘭帝國,他們要將新佔領土地融入自身,卻不會像紫羅蘭帝國這般進行大建設。

教派在讓新佔領土地上人口融入神明勢力做出巨大貢獻,戰爭中,平民不會被肆意亂殺,但是缺少食物的問題一直無法避免。

教派只要給底層平民發食物,就算這些底層平民原本有信仰,甚至是真信徒,也會慢慢轉變念頭,改變信仰物件。

至於新佔領土地的建設問題,主要交給當地人自己和這片土地上新的領主,他們都無法也不會進行大建設。

相比於讓新佔領土地融入自身,對於其她神明勢力來說,制約發動下一場戰爭的真正問題是軍費和軍用物資。

其她神明勢力可沒有紫羅蘭帝國這麼富裕,一場對非神明勢力的戰爭打下來,雖說不會讓這個神明勢力變窮,但也會消耗大量財富和軍用物資,想要繼續發動戰爭,必須緩幾年,積攢一些財富,和採購軍用物資。

在戰爭中,勝利的一方能夠獲得戰利品,只是大部分戰利品都要作為獎勵賞賜給參戰的貴族和職業者,剩下的小部分戰利品,可無法彌補軍費和軍用物資消耗。

另外還有貴族和職業者,在一場戰鬥中獲得戰利品,大部分都不會上繳,而是順手裝進自己口袋中,根本不可能像紫羅蘭帝國,所有繳獲要先上報匯總,再按照功勳分發獎勵。

亡靈之災前,發動戰爭是為了獲得土地獲得資源,主動發起戰爭的勢力,大多不想打賠錢的戰爭。

亡靈之災後,發動戰爭卻都是為了人口,所謂信仰之戰,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和戰利品。

但人口這個戰利品是神明需要的,神明勢力高層在人口戰利品上獲得不了多少收益,發動一場戰爭,不賠錢就是好事。

在戰爭中消耗的財富和軍用物資,只能等到戰爭結束,用幾年時間進行補充,再去發動下一場戰爭。

其她神明勢力發動戰爭,在頻率上超過紫羅蘭帝國,使得紫羅蘭帝國疆域最大這個名號快要讓給別的神明勢力。

不過紫羅蘭帝國不在意這一點,疆域超過就超過吧,人口上根本無法超過。

如今的紫羅蘭帝國,以生之界不到三十分之一的土地,養育著生之界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

龐大的人口,轉化出同樣龐大的信徒,也出現大量具有職業者天賦的人。

就是因為這龐大的人口,才能夠奠定生之界最強勢力的名號。

而紫羅蘭帝國能夠湧入如此龐大的人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紫羅蘭帝國重發展。

制約人口增長的是土地和糧食,糧食生長在土地上,但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相同的土地,紫羅蘭帝國研究高產農作物種子,建立水利設施,減免農業稅,甚至於出動自然法師施展法術,加快農作物生長速度。

種種因素下,紫羅蘭帝國以種田為生的農民家庭,每年都能夠收穫大批糧食,透過種田,就能夠過上衣食不愁的幸福生活,家裡有糧又不缺錢,缺少娛樂活動,還有多生孩子的傳統,使得紫羅蘭帝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水平。

簡單說,就是多生孩子也能夠養活,所以多生孩子,而外界的農民家庭,多生孩子也沒有糧食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