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晶實質上是固態的魔法元素,所以魔法元素才是生之界人類文明最基礎的能源,生之界的空氣中就存在著氣態的魔法元素,來自虛空的魔法元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雖然魔法元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在使用魔法元素作為能源上存在非常大的問題。

最初的法師們,透過研究某些特殊的高魔環境地形,創造出聚魔法陣,以聚魔法陣匯聚魔法元素,只要將聚魔發展佈置在機器上,機器就有了源源不斷的能源。

問題在於聚魔法陣的大小和匯聚魔法元素速率,一般是越大的聚魔法陣,匯聚魔法元素越多越快,越小的聚魔法陣,匯聚魔法元素越少越慢。

除非是使用高價珍稀的魔法材料,才能夠構建出體形小但是在匯聚魔法元素效果上堪比中大型的聚魔法陣。

這種情況使得生之界人類文明,主要是在大型機器上佈置聚魔法陣,而在大批次生產的小型機器上,則直接使用魔晶作為能源,不會在上面佈置聚魔法陣。

魔晶作為固態的魔法元素聚合體,能夠放出大量魔法元素作為驅動機器的能源使用。

並且在大型機器上,有聚魔法陣,同時也可以將魔晶作為直接能源。

像行駛在鐵軌路上的魔能列車,因為行駛過程中進入低魔環境區域,聚魔發展吸收魔法元素效率受到嚴重影響,雖說可以用在高魔環境區域額外吸收儲存的魔法元素供魔能列車消耗,但也會有意外產生,需要魔晶作為備用能源使用。

魔晶大概相當於地星上電池,對比重要程度還要高一些。

地星人類文明從研究電到製造出電池,只用了幾百年時間,生之界人類文明研究人工製造魔晶已經有上萬年時間。

倒不是這上萬年時間裡都沒有研究出人工製造魔晶,而是人工製造出來的魔晶成本太高,只能繼續研究著。

魔晶和電池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兩者都是儲能作用,但是電池只能是人工造物,魔晶卻可以自然產生。

生之界土地中的魔晶礦脈,最初地形具有匯聚魔法元素的作用,將大量魔法元素源源不斷匯聚過來,形成魔晶,魔晶不斷增大增多,最後變成魔晶礦脈。

甚至少數魔晶礦脈中還會誕生魔晶之心,魔晶之心不需要在乎地形,只要將魔晶之心放到一處非無魔區域,就能夠不斷吸引魔法元素過來,在魔晶之心外面凝結成魔晶。

每一顆魔晶之心都是搖錢樹,能夠源源不斷的生出魔晶,能夠作為生之界大勢力的底蘊。

有魔晶之心在,就算沒有人工製造魔晶技術,魔晶也不會枯竭。

另一方面,時至今日,生之界的魔晶礦脈也沒有全部開採完,尤其是海洋中,還有大量魔晶礦脈在海底沒有被發現。

各種因素下,生之界各大勢力都有對人工製造魔晶進行研究,卻不是非常迫切,長時間研究下有產出,卻是高成本無法投入使用的人工製造魔晶技術。

紫羅蘭帝國成立後,人工製造魔晶技術就成為紫羅蘭帝國重點研究專案,這個重要任務交給帝國首席鍊金師古雯達爾來進行,海量資金投入到這個專案上。

紫羅蘭帝國遠比生之界各大勢力重視人工製造魔晶技術,產生這個結果自然是因為趙易。

紫羅蘭帝國底層平民都能夠過上他們原本幻想的幸福生活,這在趙易看來還不夠。

作為一個掌握超凡力量的人類文明,偏偏平均五十個人中才會出現一個擁有成為職業者天賦的人。

全民職業者很難做到,那就換一個目標,讓底層平民家庭都用得起家用魔器(魔能機器/電器)。

只依靠開採魔晶礦脈和魔晶之心自己產出魔晶,遠遠無法做到讓底層平民家庭都用得起家用魔器這個目標,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魔晶。

隨著底層平民家庭收入提升,省吃儉用能夠買一個家用魔器,卻用不起魔晶。

正規渠道,一塊下品魔晶能夠兌換十枚金幣,想要購買一塊下品魔晶,往往需要十五枚金幣。

而在紫羅蘭帝國之外的區域,一個普通平民家庭,一年只需要三枚金幣就能夠全家吃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