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齊跡內心頓時激動起來。再次將錐子挪了個位置,繼續敲打,又是一聲脆響,裂縫變的更大!

在第四聲脆響出現之後,原本一個小汽車輪胎大小,略扁一些的隕石,從中間裂成兩半!

小齊跡拿起其中一半,發現裡面也是黑乎乎的一片,只是這黑乎乎的一片當中,有幾塊形狀很是規則,像多面體一樣,顏色更深一些的東西。

小齊跡用手摸了摸,發現竟然能夠輕微的晃動,隨即就像考古人員發現遠古遺留的化石一般,小心翼翼地將這幾塊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物體取了出來。

隨後,在另一半隕石中,也發現了幾塊這樣的物體。根據取出的物體長度,結合之前隕石的尺寸,小齊跡判斷,剩下的隕石裡面,應該不會再有這種物體了。

小齊跡輕手輕腳地將取出的物體放在床上,一共六塊,大小几乎差不多,每一塊都跟鴨蛋差不多,呈規則的多面體形狀。

這些東西取出來之後,那種熟悉的舒服感立刻變得更加強烈起來!

按捺住狂喜的心情,小齊跡輕輕地拿起其中一塊,仔細地看了起來。

之前小齊跡就已經確定,這東西對自己的體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後來隨著提升效果的減弱,小齊跡也沒再過多的關注。可是剛才隕石裂開的那一瞬間,小齊跡明顯感覺到,那種極其強烈的舒泰感,比之前都要猛烈的多!

看著眼前這個黑黑的東西,小齊跡的眼睛裡,迸發出異樣的光彩,將這個東西翻過來倒過去的認真地看著。隨後握在右手心裡,想試試這東西到底有多硬,從天上落下來都沒有把它摔碎。

就在小齊跡逐漸加大力氣試驗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只聽到啪的一聲,緊接著,小齊跡就感到右手心裡一陣錐心的劇痛,還沒等喊出來,就暈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小齊跡慢慢睜開了雙眼,疼痛感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度的疲倦感。小齊跡看看的右手,那個東西不見了!

小齊跡以為是自己暈過去的那會從手裡掉出去了,四處找了找,可是都沒有找到。這麼大一個東西,能跑哪兒去?難道是鑽到自己身體裡了?

小齊跡又看了看自己的右手,沒有絲毫的傷痕。怎麼回事?剛才的疼痛是怎麼回事?自己怎麼會暈過去?

小齊跡心裡很是害怕,因為這樣的事情從未發生過,下意識的就要喊爸爸,可是還沒來得及張開嘴,奇怪的事情再次發生了。

身上的疲倦感在快速消退,另一種澎湃的力量感迅速出現!幾分鐘後,小齊跡已經感覺不到任何疲倦,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渾身無比舒暢,彷彿每塊肌肉都充滿了無窮的爆發力!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小齊跡感到萬分的不可思議。從之前的劇痛昏厥,到極度的疲倦,再到現在的每個毛孔都散發著力量的感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短時間內無法想象的。

小齊跡看了下時間,自己昏過去不到一個小時。感受著身體的力量,小齊跡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如果說以前的力量感是從十到二十,那麼現在就是從二十直接到一百了。看著眼前還剩下的五顆多面體物體,小齊跡有了再次嘗試一下的衝動!

可是想到剛才那種錐心的劇痛,內心又有些膽怯。然而這種突如其來的強大感,對一個男孩子來說,誘惑太大。又想到剛才那種劇痛只是一瞬間,自己就暈過去了,似乎也沒時間“忍受”痛苦。想到此處,小齊跡再次拿起了一塊,這次換成了左手。

輕輕的一用力,再次聽到啪的一聲,再次感受到瞬間的劇痛,然後再次暈了過去!

這一次,小齊跡昏迷的時間明顯比上次長的多。等到小齊跡慢慢睜開雙眼的時候,他本能的看了看自己的左手,果然還是空無一物。

這一次,身上並沒有什麼疲倦感,只是感覺好像睡了一覺一樣。看了下時間,昏過去大約三個小時。

小齊跡仔細感受了一下身體的變化,令人失望的是,那種再次暴漲的力量感沒有出現,感覺自己的力量,跟這一次昏過去之前沒什麼區別。

小齊跡有些失望了,感覺自己白白承受了一次劇痛。嘆了口氣,把剩下的四塊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石頭”重新裝回了裂成兩半的隕石裡面,然後重新放回箱子裡,又把箱子推到了床底下。

躺在床上的小齊跡看了看自己的雙手,沒有任何傷痕。至於那兩塊石頭跑哪兒去了,小齊跡想了十幾分鍾也沒想明白。難不成都鑽到自己身體裡了?

可是怎麼可能呢?那可都是石頭,真要鑽到自己身體裡,這回恐怕就已經在去醫院的路上了。何況手上也沒有傷口呀。

想不明白的小齊跡乾脆不想了。用力握了握自己的雙手,感覺自己的力量比昨天明顯提升了許多。至於具體提升多少,看來只能找個沒人的地方再驗證了。

看看時間,已經很晚了,睡覺吧。也不用關燈了,因為壓根就沒開燈!

躺在床上沒一會,小齊跡就昏昏沉沉的睡著了,連他自己都感覺很奇怪,今天怎麼這麼困呢?

第二天是週六,齊雲天沒有喊兒子起床,想著週末讓小齊跡多睡一會。可是等到快十點,依然沒有看到兒子出來,齊雲天感覺有點不對勁了,往常兒子的精力可是極為旺盛的,不可能睡這麼久!

齊雲天趕緊推開門,走到兒子床邊,輕輕喊了兩聲,小齊跡沒有反應。齊雲天用手摸了摸兒子的小臉,立刻感到,兒子的臉滾燙!

感到事情不妙的齊雲天趕緊又摸了摸兒子的額頭,更燙!糟了!兒子發燒了!還是高燒!

“爸,媽,你們快來!”齊雲天焦急地喊道:

“小齊跡高燒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