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火種學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切的源頭,都跟沈助理口中提到的“火種學院”有關,而火種學院的由來,則要從人類的科技發展史說起。
在人類的歷史中,追求科學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過。歷史上不同時期,也誕生了許多天資卓絕的科學巨匠,將人類的科技文明一次次推向新的高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已經不滿足於將目光侷限在地球上。而伴隨著人口的增長,環境破壞、資源枯竭等問題日益嚴重,人類又面臨著尋找新的資源的困境,於是,人類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廣袤的宇宙。
人類走出地球、邁向宇宙的步伐越來越快,從登上月球,到踏上火星,使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但是,就在人類沾沾自喜、信心滿滿的準備走的更遠的時候,卻發現,科技的發展似乎遇到了一個瓶頸。
不管人類如何努力,最終發現,使用的科技理論,依舊是千年前的科學巨匠提出的,之後很少再有新的突破性的理論出現。其結果就是,人類的科技進步停滯在了應用層面上的創新應用。
沒有航天科技的突破,人類現有航天器的速度在巨大的宇宙尺度面前,猶如讓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去跨越汪洋大海一般遙不可及。
人類耗費海量資源製造的星際航天器,即使飛出太陽系,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更別說走出銀河系。而沒有生命科學的突破,人類那短暫的數十年的壽命,在漫長的星際航行面前,如同讓一個朝生暮死的昆蟲,去體驗四季輪迴一般痴心妄想。
人類,似乎被困在了太陽系。大家都熱切的盼望著,能夠再次出現像千百年前那樣光彩奪目的科學巨匠,帶領人類走出科學的困境,突破太陽系的枷鎖。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世界上幾個實力雄厚的大國極為默契的在九百多年前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火種聯盟”,並推出了一項名為“人類火種計劃”的偉大構想。
這一構想的核心,就是在世界範圍內,每年從六歲的幼兒到十八歲的青年中,篩選出天資出眾的一批人,送到聯盟在世界各地專門設立的學院接受非常規的教育,以期能夠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科學家,來繼續推動科技的進步。
至於超過十八歲或者年紀比較大的人,如果有特別突出的能力,學院也會酌情考慮接收,畢竟大器晚成的人也是有的。
這個專門設立的學院,就是“火種學院”。培養模式就是全球選拔,集中培養,統籌安排,成果共享。
在火種學院任職的導師,都是各行業的卓越代表。學生吃的食物,喝的水,都是學院特供的。總之,就是舉全球之力,打造一個培養未來科學巨匠的基地。
由火種學院培養出的精英,要接受火種聯盟和自己國家的統一安排,以便集中優勢力量,突破科技壁壘。對於少年時期光芒四射,成年後平平淡淡的學員,火種學院就會把他們轉入普通大學學習,走上普通人的生活道路。
火種學院建立數十年後,確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學新秀,在某些領域做出了一些卓越的貢獻,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雖然尚不足以打破科技發展的天花板,但至少讓人類看到了些許希望。
於是,人們對火種學院的關注度和投入都越來越大,能夠被火種學院選中,也成了青少年追求的一種無上榮耀。
後來隨著社會的需要,以及火種學院的規模越來越大,人類把火種學院的培養目標進一步擴大。科學、藝術、哲學、體育、社會學、宗教等幾乎各個領域,均成了火種學院選拔天才、培養天才的範圍。
一批又一批天資聰穎的青少年走進火種學院,一批又一批卓越的行業領袖從火種學院中走出,火種學院的發展,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
小齊跡的爸爸,也就是齊雲天教授,就是在六歲的時候,因為表現出的超強記憶力被火種學院選中。
九歲時,齊雲天在物理和數學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天賦,讓他成了火種學院重點培養的物件之一。
十五歲時,齊雲天在天體物理學方面大放異彩,嫣然成了一顆科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火種學院也給了他極高的特權,不僅可以在世界任一火種學院內自由學習,路費全額報銷,而且還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時間,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總之就是允許他想怎麼學就怎麼學。
意氣風發的齊雲天,對於未來,也是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彷彿看到一扇突破科技壁壘的窗戶即將被自己推開。
然後,就在青年時期的齊雲天奔走於各所火種學院,與不同領域的卓越大咖交流學術難題,與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溝通心得體會的時候,卻發現了一件讓他疑惑不解的事情。
十六歲的一天晚上,齊雲天和幾位外國朋友在一起探討科學與哲學的辯證關係。一場激烈的辯論後,有一位頭髮亂如麻、研究宗教哲學的朋友提到了一件看似很普通的事情。
亂如麻說,有一次他在操場打球,碰到了一位研究人類體能極限的同學,一場球賽下來,大家也都像他們現在這樣開始聊各種有趣的事情。
這位同學告訴亂如麻,在他的同學當中,越是身體素質好的,接受的訓練越辛苦,要是頭腦比別人再靈活一點的,那接受的訓練簡直就是魔鬼訓練,能堅持下來的,都是堪稱“戰神”一般的人物。
這批人畢業後,火種聯盟會派遣他們去執行不同的任務。這些任務貌似都很危險,因為很多人都會受傷、殘疾、失蹤、甚至死亡。而失蹤或者死亡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學院被稱為“戰神”的那批人。
對這些人,火種聯盟以及所屬國家無一例外的都給予了極高的補償,授予了無上的榮耀,並給予他們的父母、親人極為妥善和周到的安置。這種榮耀和安置,往往比在科技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還要高。
對於這種超常規的做法,官方給出的說法是,生命是最高的人權,人權高於一切。
聽完亂如麻的講述,齊雲天問道:“為何戰神的傷亡率會高的多呢?”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最困難的任務,當然只有戰神才能完成。任務做多了,難免有失手的時候。用你們東方人的話就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其它學院裡從事體能極限研究的同學也是這樣的嗎?”
“這個問題我問過那位同學,他說基本上都差不多。”亂如麻用敬佩和自豪的語氣答道,“那些人都是國家的驕傲,他們的靈魂會去往天堂。”
亂如麻說的事情,聽起來就是一個典型的英雄為國犧牲的故事,但是回到自己住處,躺在床上思考的齊雲天卻從中發現了一些讓他疑惑的地方。
首先,從火種學院走出的人都是天才中的俊傑,每一個都是火種聯盟,以及各自國家重點保護的寶貝。越是危險的任務,上級為他們提供的保護等級應該也會越高,畢竟每一個“戰神”的隕落,都是全世界的損失。
既然如此,“戰神”的失蹤或者死亡率,應該都不會太高才對,這一點和亂如麻說的“失蹤或者死亡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戰神”明顯衝突——只要保護措施到位,在河邊走的時間再長,也不容易溼鞋。
其次,火種學院設立的最初目標,就是為了篩選天才,培養科學巨匠,為突破科技天花板做準備,並且這一目標也從未改變過。既然如此,只用簡簡單單的一句“人權高於一切”,來解釋授予“戰神”們超常規的榮耀和補償的原因,似乎有些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