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去年鬧過饑荒,這又到了青黃不接的日子,現在賣糧不是更有的賺了。

王小丫和老爸每天穿著棉衣,戴著棉帽,扮著大爺和大姑輾轉於各大黑市,從縣城到省城四處奔波忙活。

白天再騎腳踏車,走街串巷收購舊傢俱老物件換糧食。

大家都餓得慌,聽說能用東西換糧食,一個個趕緊把父女倆招呼進去。

有拿舊傢俱出來的,還有把罈罈罐罐搬出來的。

當然,還有不少人手裡的古董,是在那幾年動亂期間打劫地主資本家得來的。這些不義之財留著也燙手,還不如趁著現在能換糧食,趕緊出掉。

這一天,父女倆喬裝成外地人,騎車來到災荒最重的沈家村。

一到村口,兩個人就跳下腳踏車。

王成學著算命先生拿了一個紙牌出來,插在車子前邊,上邊寫著“以物換糧”四個字。

父女倆再裝作不認路的樣子,一步三回頭的推著車子慢慢進村。

這村莊以往可是出過不少王公貴族,解放前也是非常富庶,有不少地主資本家。

一進村子就可以看到不少石碑牌坊,也有一些深宅大院,這都是歷史的見證。

走了好一會兒,村子外邊也沒看到幾個人。估計大家都是想省點糧食,貓在家裡不出門了。

這時候田地裡也沒啥活,大家也就一天吃兩頓了,基本上都是早上芥菜粥,晚上白菜粥的湊合著過。

曾經那麼風光的村子,經過那些年的動亂,再遇上災荒,如今這麼落敗也是少有的了。

王小丫為了吸引人注意,只好在前頭不時按幾下車鈴,終於有倆十歲左右孩子掉著大鼻涕跑過來看新鮮了。

這兩孩子是面黃肌瘦的,頭髮枯黃,嚴重營養不良的樣子。

“哥哥,這上邊寫的什麼?”

“以,物,換,糧。”

那個年紀大點的孩子手指著王成手上的牌子,一個字一個字的大聲念給身邊的弟弟聽聽。

“以物換糧是什麼意思啊?”

看著兩個鼻涕蟲在那邊研究。

小丫笑著拿了兩顆糖出來。

“小弟弟,給你們吃糖啊。以物換糧的意思啊,就是你們家裡有什麼東西可以拿出來跟我們換糧食,這樣就不用餓肚子了。

我們這邊都有白麵和大米,還有面條呢。”

呆屋子裡的大人剛聽到腳踏車鈴聲,也都好奇著外頭是誰來了。

大家當然也想湊個熱鬧看看。只是想著早晨都沒吃太飽,一爬起來容易餓,而且吃不飽的人還特怕冷。

所以大家就忍著那顆八卦心,按耐著自己繼續躺被窩裡聽聲音。

這會兒聽到小丫在門口大聲的解釋,不由的摸摸肚皮心裡一動,兩口子就商量起來了。

“這熬到收稻穀還得五個來月了,咱就這麼餓著也不是辦法,喝粥也喝不了多久了。”

“咱那也叫粥,裡頭我看你沒下幾粒米呢。俺還沒聽說過可以用東西換糧的,不然出去看看他都要啥東西。”

“那成,我孃家當時陪嫁的首飾準能換。”

兩口子商量好,就都趕緊穿好棉衣棉褲起來了。

這會兒,前邊那戶住在大院子裡的人家反應更快,馬上出來個大娘招呼王小丫和王成推車子進去了。

大娘等王成推著糧食進來,趕緊院門一關。

“我得先看看你的糧食啥樣,就後邊筐子裡嗎?”

“對,這裡頭都是精米和大白麵,揹包裡還有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