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一刀每天收了東西就跑學校來找王小丫。

“徒弟,走走走,趕快去拿東西,我那辦公室都吵死了,都是雞叫。”

“師傅啊,您就拎回去唄,或者科室給大家分分,我老跑你辦公室拿東西也不好啊。”

小丫也不好意思了,自己這說是拜師了,沒送拜師禮也就算了,還老跑過去人家那邊拎東西也不好,王小丫就建議道。

“這哪行,人家病人點名是要拿給你們的。我已經是跟著沾光不少啦,你去看看,那邊感謝信都成堆了。”

可不是嘛,李一刀原來就是手術出名,所以稱做一刀。

現在人家名氣大增,更上一層樓了,都叫他“王一方”的師傅了。

這王一方自然指的是王小丫,就是說她用藥厲害,一個方子就好。

你想想,這李一刀還是王一方的師傅,大家也理所當然的認為用藥方面肯定也是比徒弟更厲害啦。

哎呀,李一刀在醫院裡真是名利雙收,今年年底先進工作者肯定又少不了了。

前一段還看著病人愁的睡不著覺愁,甚至想卸甲歸田的李教授,瞬間又感覺自己充滿了活力,就這走路輕快的感覺,自個覺得至少還能再幹個二十年。

王小丫拗不過老人家,就跟著師傅到辦公室抓雞。

嘖嘖,那公雞被綁著兩隻爪子氣哼哼的,都要打架了。母雞嘛,剛下蛋了,正在辦公室“咯噠咯噠”叫的歡呢。

既然師傅嫌吵,自己就把小母雞拿空間去養,每天下個土雞蛋也不錯。

李一刀看小丫只拎了只雞,就又把雞蛋勻過來不少。對了,不是要小雞燉蘑菇吧,蘑菇再拿一點過來。

這樣勻一點,那樣勻一點,最後東西可沒少拿。

嘿嘿,拿就拿嘛,小丫也就沒再做推辭了。

救人性命以後,收到獲得新生的人送來吃的東西,還是挺開心的,心裡頭有著滿滿的成就感啊。

母女倆各科考試經學校老師提前閱卷,自然是通透過關,而且考試成績還名列前茅。

所以對於兩人半工半讀的學習方式,學校裡誰也沒敢提意見了。

老媽等考試成績出來就先回去了,家裡還小飛要照顧呢,就留王小丫同學自己在學校繼續跟醫院對接藥品。

程茹那頭也得知娘倆最新情況了,人家確實兌現了承諾,兩個人考試成績都不錯。研究的藥物也已經在附屬醫院臨床使用了,還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如此一來,自己也放心了,就不需要再插手幫啥忙了。

天氣漸漸轉涼了,農村事情也少了,又到了大家坐在火箱裡聊著八卦織毛衣、納鞋底的日子。

既然沒啥事,老王同志進城的次數也多了。

王小丫沒事就把各種糧食打包整好,等老王上半夜開車拉著魚過來,下半夜倆人就上黑市倒騰。

大冬天的,農村人為了節約炭火,都早早的躺被窩睡覺了。

老王基本上七八點就可以出門了,到省城也不過九點多十點左右,不會太辛苦。

這一陣子下來,也跑了上十趟吧,一家子的零花錢可沒少賺。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就是陰曆臘月了,年關將近。

王小丫又上百貨商場給一家人置辦衣服來了。

老年人怕冷,就給姥姥姥爺一個人做身新的棉衣棉褲過冬吧,好在自己在黑市也買到了棉花票。

小丫一口氣買了二十來斤棉花,再扯好做棉衣棉褲的裡子面子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