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娘倆騎腳踏車回宿舍,一路上兩個人還在盤算著。這房子有點大,落戶人口太少,不太踏實,到時把許明鏡的戶口也一起遷過來好了。

說話間,到了學校,今晚宿舍還沒人來。

這年頭也沒辦法打電話報平安,王小丫同學拿出紙筆給老爸寫信,說了下今天的報名情況,當然重點是彙報今天購置二套房的好訊息。

許悠然同志是沒多少話要說,這老夫老妻的,又才分開大半天,說啥。

不過她老人家為了適應這時候的潮流,還是另外拿了一張信紙草草寫了幾句話,主要是說自己把閨女照顧的不錯,也叮囑老王好好照顧小飛。

好吧,就算是老媽照顧自己吧,小丫把兩張信紙放進一個信封,貼好郵票,明早出門順便寄出去。

而遠在王家莊的王成同志,還不知道自己家又在省城發了一筆橫財。他老人家還是一如既往的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兢兢業業為老鄉謀幸福。

而且今天母女倆剛走,人家縣長楊曉劍一行人就下鄉考察來了,王成還不得承擔起陪同領導考察的接待任務。

楊縣長是帶著自己的秘書,還帶了另外倆公社書記一起下來。

四個人坐單位的吉普車先到了青雲公社。

楊縣長到了單位門口,吳青峰才知道,趕緊跑出辦公室迎接。

“楊縣長,你這沒說來就來了,我這都沒準備準備。”

“我早就想下來了,一直沒空,你也不用準備啥,我們就隨便走走看看。你猜猜我們今天想看啥?”

楊曉劍原來在部隊就是吳青峰上級領導,倆人算是老熟人了,所以說話比較隨意。

“你都帶了其他公社幹部來了,應該是看了我們那篇報道,想去王家莊瞅瞅吧。”

那倆公社幹部聽著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們真不知道報道王家莊這事,今天倆人是餓著肚子去縣裡頭要救濟糧的。

今年又是澇災又是旱災,可以說除了王家莊和廖家村,其他公社今年這晚稻,雖然不像上半年顆粒無收,但也減產了三分之二。

你想想,原本這時候水稻產量就不高,只有五六百斤,這一減產,畝產就不到兩百斤了。

那些餓肚子的群眾,好不容易熬到收割,看到打出來的稻子風車一吹,居然空殼佔了一大半,好些農民看著這種景象,馬上撐不住了,當場中暑暈倒在打穀場上了。

倆公社幹部一著急上火就跑縣城找縣長訴苦了。

楊縣長當然知道這情況,他最近也沒少下鄉。自己也是憂心忡忡,好多天沒睡好覺了。

天不下雨,乾旱來臨,水庫池塘也幹了,水井也要見底了,九龍江都快成小河了,這時候也沒人工降雨技術,誰也無能無力啊。

不過,昨天早上楊縣長看到楊大明發的這篇報道,王家莊畝產一千三百公斤,還玉米實現全面大豐收。

居然有畝產一千三百公斤?可不得了。而且人家還種了玉米?

嘖嘖,這玉米可是好東西,也是粗糧啊。

楊縣長一下子想起來了,最近總吃到新鮮玉米,還很好吃的,他就奇怪了,南方咋有這東西。

但是自己媳婦說就在供銷社買的,還是本地種的,他本來也想抽空去問問是哪裡種的,這不是被旱災給壓的,都沒空去了。

現在看了這報道,基本可以肯定,這玉米就是王家莊賣給供銷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