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付關東軍的戰略方向上,孔捷提出的設想是:

“將關東軍引誘到關內,八路軍佔據絕對天時地利人和的根據地區域,然後再展開交鋒。”

用孔捷的話說:“這關東軍一向號稱皇軍之花,日軍精銳,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部隊的軍事素養都相當強悍。

而咱們八路軍最能發揮戰力的區域正是咱們最熟悉環境的敵後根據地一帶。

咱們和高手較量,這一絲一毫的優勢都得想辦法去爭取,揚短避長這種蠢事咱不能幹。

那就想辦法把關外的關東軍調動起來,最好把他們引誘到咱們在華北方面的根據地來,藉助優勢的地形地勢條件,揚長避短,對付鬼子。”

李雲龍對此深以為然:“嘿嘿,管他是關東軍還是華北軍,只要到了咱們的地盤,是龍他得盤著,是虎他得臥著,他孃的,咱倒是想瞧瞧這關東軍到了關內還能發揮幾分戰力。”

按照八路軍前敵總指揮部計劃的第二階段計劃:

順利的按照計劃將更多的關東軍引誘到關內地區作戰之後,擴充休整了那麼久的各根據地主力部隊,可以進一步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

而且空軍轟炸機部隊隨著生產線的增加已經擴軍,隨時可以配合地面部隊發動地空一體化攻擊,讓鬼子首尾不能相顧。

藉此將南下的關東軍徹底牽制在關內。

不僅如此。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孔捷利用自己超前的對於戰爭的認知,外加上實驗軍區自己所有的,以及引進的一些對應的超前科技技術,還特別發明了一招資訊攻勢:

太行之聲,河北之聲,山東之聲,蒙西之聲電臺利用新式大功率長波電臺,開闢專門頻道,24小時不間斷滾動播報八路軍跟根據地戰果和推進情況,並邀請各路記者跟隨部隊預設線路現場跟隨部隊前進。

還引進美國最先進的電視訊號傳播技術,在各八路軍控制區縣城鄉鎮最熱鬧的集市上播放八路軍作戰的影像,還有一些各國戰地記者和國內各大報社跟隨部隊採訪的實時直播。

然後繼續利用空軍偵察機或者假飛機把最新的報紙傳播到全國各地,無論是國統區,敵佔區,還是中日雙方交戰的區域。

按照孔捷的設想。

這種新生代的資訊宣傳攻勢下,可以直接顛覆了以往靠人力傳輸資訊的輿論戰模式。

鬼子以前靠漢奸散播謠言,發行偽報紙,封鎖人員流通的輿論控制手段完全失靈。

這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下。

鬼子後方指揮部又一時聯絡不上前線作戰部隊,八路軍各戰場同時發動反攻,沒有通訊電臺的部隊根本聯絡不上,就算聯絡上了位置不斷變換根本來不及標定。

最終,估計連岡部和畑俊六都得專門在指揮部放幾部收音機收聽八路軍相關電臺廣播,才能更迅速的瞭解到自己部隊的防禦態勢。

何其諷刺也?

像電視直播這種東西,連鬼子本國都沒有的新鮮玩意,日軍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應對。

實際計劃實施之後。

本來鬼子留在八路軍佔領區的間諜特務還想傳播謠言,傳播假訊息,空投報紙,結果這個電視滾動播放加現場直播,他們企圖釋放的煙霧彈的壓根就不起作用。

包括各類影像,攝影技術的應用,讓八路軍將士們可以大量的留存關於日軍侵華期間的累累罪行。

這些都將是日後控訴日寇侵略者的鐵證。

……延安進入大生產狀態後,為了避免鬼子狗急跳牆搞暗殺,最高指揮部除了負責跟進生產和跟盟軍對接援助的事情外,大家也都圍座到電視旁,這個新鮮玩意徹底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還記得當時在實驗軍區率先試放的第一臺電視機,當熒屏中開始出現影像,其中人物演繹著種種劇情時(主要由八路軍文藝部率先錄製的一些小電影),觀影的將士們簡直驚呆了,甚至有人直呼奇蹟,這簡直是把人給抓進了冰冷的電視框裡去了。

李雲龍更是纏著孔捷不撒手,聲稱自己和老婆秀芹太需要這樣一臺電視機了。

孔捷苦苦解釋眼下的一些電子影象顯示技術還沒有徹底完善,另外還缺乏專業的攝像團隊,就算是有電視機也不可能正常的收看節目,這才最終說服了老李。

當然,最後保證一切技術成熟之後,肯定想辦法先給老李弄一臺電視機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