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聲東擊西(第2/3頁)
章節報錯
可八路哪裡會想到這依舊是我們聲東擊西計劃中的一環罷了,我們真正想要對付的正是八路軍在華北地區打造的一些交通線和重要根據地。
正好這段時間以來,我軍針對八路軍的戰略方針改變,以攻為守,駐守主要的縣城和交通線。
藉此只要做足充分的準備,完全可以掩護關東軍秘密分批南下,這突增的軍事力量支援下,我倒是要看看這些八路還能如何猖狂下去!”
……
……
小鬼子籌謀著怎麼對付八路軍的時候,孔捷這邊還在和新四軍方面的相關領導商議著新四軍後續的戰略方針。
在會議討論中,孔捷一改往日低調謙遜的形象,並再三宣告:“我認為咱們新四軍接下來的根據地的發展有兩個大方向。
一個是壯大大別山根據地,另外一個就是在兩淮地區打造穩固的抗日革命根據地,藉助兩淮地區對於大別山根據地的地理上的掩護和軍事增援,完全可以保障咱們大別山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一舉兩得!”
“除此之外,咱們要特別打造通往兩淮地區和大別山地區的快速運兵通道,要保證咱們的新四軍包括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將足夠的兵力運輸到兩淮地區。”
孔捷這一部署其實眼光相當長遠。
一方面是為了提防蔣軍未來的作亂。
另一方面,那是心中的痛,當時時間已經延續到了44年,日軍在敵後方面不斷吃敗仗,在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也是節節敗退,早已經是強弩之末。
接著在正面戰場上,豫湘桂等地,日軍發動主動的規模性的進攻,雙方打響了豫湘桂會戰。
當時指揮此戰的日軍方面的最高指揮官依舊是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這個老鬼子。
但是從參戰部隊來講,此時的日軍基本上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境地,大量精銳向太平洋戰場的抽調,導致部隊的老兵比例嚴重下滑,外加上部隊的資源不濟,裝備滑落。
用李雲龍的話說——這就是一群二流戰鬥力的小鬼子。
結果雙方戰爭的結果卻是令各方大跌眼鏡,日軍大敗蔣軍部隊,更是演繹出了蔣軍正面抗戰史上的第二次大潰敗,豫湘桂大潰敗。
而此次會議戰的失敗,也導致了一系列慘痛的後果,導致中國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甚至是大量土地的流失。
這一切都不是孔捷想看到的。
所以孔捷的目的非常簡單,提前在兩淮地區和大別山地區部署部隊,為今後豫湘桂會戰的爆發做籌備。
就算蔣軍戰敗潰逃,這豫湘桂等多省廣闊土地,也決不能就這麼白白的丟給小鬼子,八路軍和新四軍則可以趁機打入敵後,繼續與日軍周旋。
以將此次會戰中國戰敗的損失減低到最小。
對於孔捷堅持在兩淮地區和大別山地區打造穩固根據地,開闢抗日戰場的提議,參會的不少將領們雖然不像孔捷這樣可以洞察未來的戰局,但是目光長遠的他們同樣意識到此舉意義深遠。
最關鍵的是什麼呢?
——這話是人家老孔說的,如今老孔說話的分量那不可謂不重,一些建議和提議,就連老總和副總參謀長,甚至是延安方面都尤為重視。
從孔捷率領獨立團開始,到壯大為一支隊,再到如今的八路軍特別試驗區以來,無數次事實無不證明了孔捷長遠的目光和極為出色的預見能力。
孔捷的話沒人會忽視。
最終方案定下,新四軍後續發展方針,將在兩淮和大別山地區打造穩固抗日革命根據地的作戰任務納入其中。
至此,孔捷也是長舒了口氣,他能做的也就這些了。
……與盟軍各國各方面的合作,以及向盟軍各國爭取援助方面,孔捷又特別提出:“今年已經是43年,隨著戰爭形勢的演變,國際各國作戰形勢都已經到了關鍵節點上。
這應該是國際各國還依賴著咱們牽制日軍,咱們還可以從各盟國爭取到一定援助的最後一年。
所以啊,對於咱們而言,今年是部隊建設,根據地穩固發展的黃金一年,咱們一定要抓住。
能夠申請到的援助全部不要落下,所有能夠擴大的生意和軍工以及各方面的合作不要猶豫。
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咱們根據地的發展爭取到更多的資源。
我們完全可以預見,今年的穩固發展過後,再往後咱們將面臨的就是需要不斷資源輸出和持續的戰爭了!”
華北方面,敵後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