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7 技勝一籌(第2/3頁)
章節報錯
留給鬼子的只有苦苦掙扎,若是援軍不到,關東軍14師團被八路軍慢慢的分割蠶食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小鬼子操心的八路軍後勤短缺的問題……
咳咳……就說廣靈、蔚縣一帶,這原本大青山支隊的八路軍將士們在幹什麼呢?
——再次將日軍的一波攻勢擊退之後,眼見著雪越下越大,日軍士兵們也已經精疲力盡,只能退回去休整。
臉黑的老宋笑得一臉燦爛,招呼著一些幹部們便開始準備午餐。
正式開動之前,老宋還嚷嚷著:“這批物資特別發到部隊的時候,李雲龍那個大腦袋還和我吹牛說是什麼高科技,叫什麼自熱罐頭,還有自熱的米飯,以及自熱土豆粉什麼的。
我倒是要瞧瞧李雲龍這小子說的高科技究竟是怎麼回事。”
知道這些自熱米飯,自熱罐頭如何加工的一些幹部們迅速的操作起來,只見大家把那簡易的包裝撕開,緊接著將包裝內提前備好的一些米飯呀,土豆粉取出裝在盒子裡,隨即放在加熱裝置的上方,內部則配的是小包的用來加熱的生石灰,再稍微兌點水。
有幹部得意道:“嘿嘿,你們這些土包子,讓我來給你們科普科普加熱包的原理,這加熱包裡面呀裝的是生石灰,生石灰遇到水呀,那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然後迅速的放熱,產生的這個熱量呢,就可以用來加熱食物,達到自熱的效果了!”
至於水到哪裡找,這天上正下著雪呢!隨便抓上兩把,化成水,也就來了!
呲溜——
大家正說笑著呢,有操作麻溜的幹部已經完成了步驟,生石灰遇水之後迅速放出的熱量將水煮沸之後,蒸汽升騰而出發出滋滋溜溜的聲響。
將士們將手靠攏一些,溫度立馬從加熱裝置上傳來。
由於天氣嚴寒,大家說話時嘴角一面冒著白霧,一面滿臉期待的等待著食物加熱完畢。
原來,一旦圍繞著大同與張家口的戰鬥升級之後,大量作戰部隊需要海量的物資供應,而導致的後勤供應困難的問題,孔捷等將領也早就考慮到了。
而這些由根據地的生產廠特別研製生產的,由孔捷提供思路發明的,可以自熱的,又重量輕,攜帶方便的食物,正是應對此次困難的辦法。
在戰前的後勤籌備會議上,孔捷表示:
“新生產的這類自熱食物,可以在寒冷的冬天,讓咱們戰士吃到一口熱乎飯,以迅速的恢復消耗的體能。
這些自熱食物呢,咱們已經給前線部隊配發了七天的量,種類豐富,足夠提供營養。
另外還有冬天可以儲存很久的雜糧面,雜糧饅頭,只需要用最新式的天然氣罐加熱蒸煮一下,立馬就可以吃。
我們做好密封以後,放在沿途設定的冰窖裡面,部隊撤退到指定位置,拿出來就可以吃了,後勤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反正我們一開始在大同、忻口方向就是利用工事消耗鬼子的炮彈,等到退入山區深處,鬼子重炮運不到的地方,再跟鬼子交戰。
此次戰鬥升級之後,日軍甚至有可能把七年式305毫米榴彈炮都給搬出來,這種幾乎達到戰略級別的重炮可不是鬧著玩,咱們不能觸這個黴頭。
張家口方向我們廣佈反坦克壕溝和工事群,節節抵抗,最後退入永備工事群,我們已經部署好高炮部隊掩護重炮部隊,全面吸收保定陣地戰經驗,就利用一個個防禦陣地消耗鬼子士氣。
物資也提前儲存好了,後勤不是問題。
至於我們繁忙的運輸線運輸的是鋼筋,混凝土,就算鬼子空襲和特務隊襲擊,這些都是釣魚的誘餌罷了。”
所以就在畑峻六,岡部等老鬼子自以為是的以為八路軍的後勤供應短缺,戰士們還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下忍飢挨凍的時候。
真實的情況是,八路軍將士們幾乎每頓都能吃上熱乎飯,蔬菜、肉食供應甚至一樣不缺。
倒是工事外面不斷進攻,體力消耗更大的日軍士兵們,甚至連點熱乎飯都吃不上,每頓只能湊合些冰冷的罐頭或是些乾糧充飢。
而陷入陽原的關東軍十四師團,那更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八路軍129師385旅主力已經迅速的駐防在陽原西側,以防止繞過忻口包抄朔州的鬼子機動部隊掉頭增援陽原。
386旅主力放在化梢營後方,配合重新拿下化稍營的老鄧的部隊,一同組成銅牆鐵壁,阻擋鬼子投入戰略預備隊,向陽原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