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一時沒反應過來,接著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殺鬼子還能有什麼錯?

咱們這次已經打了不少的大勝仗了。

聽說黃崖洞方向已經全殲了進入內部的小鬼子。

黃崖洞外線的日軍36師團也已經被擊敗。

陳旅長那邊也完成了反掃蕩。

老丁指揮著咱們鐵三角的留守部隊更是把小鬼子打得哭爹喊娘。

再加上咱們也順利的打下了大同,把整個晉北攪成了一鍋粥。

這能有什麼錯的?”

孔捷長嘆了口氣,有些事情他沒法告訴李雲龍。

如果他告訴老李,這次之所以戰局逐漸演變的越來越大,自己的一支隊掀起的冬季大反攻,其實就是一個導火索。

再隨著探查到日軍針對黃崖洞兵工廠的作戰。

此時的作戰規模其實也還有限。

其實按照最穩妥的作戰計劃,只需要打造黃崖洞內部的防禦工事,便足以完成這場黃崖洞保衛戰。

順利的將日軍擊退即可。

但是孔捷並不滿足於此,而是提出利用大量打造的快速反應部隊,迅速的迂迴到西北軍區,然後在120師的配合下奇襲大同。

整場戰役的規模就是這樣,被一步一步放大,並演變到眼下的局面。

考慮到這些,孔捷忽然有些理解處在老總的位置,有多麼不容易了。

一場戰役安排下去,不管最終是勝還是負,作為老總,要考慮的卻不僅僅是勝負那麼簡單。

甚至還需要考慮政治因素,還需要考慮更為長遠的發展因素。

就拿40年的正太戰役來說,就連總指揮部也沒有料到,最終會演變成一場百團大戰。

最終的戰果的確是一舉破除了鬼子封鎖八路軍根據地的囚籠政策。

然凡事有利有弊,從來都不是單一性的。

在那場戰役過後,由於八路軍的實力過早的暴露,導致日軍逐漸將軍事重心轉移到敵後的八路軍部隊的掃蕩之中。

就連原本還對八路軍有些支援的國軍政府,也徹底的中斷了軍餉、物資供應。

使八路軍部隊一度陷入越發困難的境地。

若非孔捷這個變數,帶著一支隊迅速的結崛起,又以一支隊為經濟中心,逐漸帶動周邊各根據地的發展。

這場戰役過後的弊端,帶給八路軍部隊的艱苦,遠比現在更甚。

……“或許總部方面現在也在為眼下的局面頭疼吧!”

孔捷在心底滴咕了兩句,隨即又連忙自我安慰的想到:

管他呢,咱就是發起了一場冬季攻勢,提了個奇襲大同的小建議,眼下的局面和我孔捷又有什麼關係呢?

“老李,我給你打個比喻吧!

現在的黎城對於咱們的八路軍部隊來說,就像是一塊大肥肉。

咱們各路部隊巴巴的朝著黎同推進,都想著分塊肉吃呢!

只是很明顯,這狼多肉少,而且這塊肉也不是那麼好吃的,小鬼子也在不斷增兵,就連華南,華中,東北方面的鬼子都出動了。

搞不好隨著後面局勢愈演愈烈,咱們所有的進攻部隊都得被迫進行撤離,誰也吃不上這口肉。

你說咱們現在趕過去,還能湊得上熱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