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副總參謀長所謂的破局之策究竟是什麼呢?

原來,就在不久前,總部的幹部們經過商議之後一致認為,圍繞著黎城方向的局勢愈演愈烈,再這麼下去只會一發不可收拾,眼下還不是與日軍進行決戰的時候。

那麼,下一步要怎麼走呢?

很簡單。

避輕就重,化實為虛,聲東擊西,圍點而分擊。

啥意思呢?

簡單點兒講,就是在日軍,包括晉綏軍,蔣軍各方,都以為我八路軍要集中兵力,集中力量,與日軍在黎城戰場展開一次規模性的決戰,就連此時除了總部以外的八路軍各團各旅都對此深信不疑,而集中了各方兵力向黎城彙集的時候。

誒,咱們八路軍隊伍偏偏就不這麼打,而是假借黎城這處與眾矚目的戰場,吸引了日偽軍各方注意力的時機。

避重就輕。

將原本準備投入黎城戰場的各部兵力,在瞞天過海之中,直接掠過黎城,迂迴轉向其他戰場。

趁著日軍兵力集中黎城,而各路防線鬆懈之際,將其一舉突破。

繼而將匯聚在黎城的兵力,迅速的分散轉入各處區域性戰場。

避開日軍主力的鋒芒,徹底搗毀日軍兵力空虛,防守不足,防線鬆垮的大後方。

這就好比兩個眼看就要砸到一起的拳頭,其中代表了八路軍的那個拳頭卻忽然虛晃一下,避開即將衝撞的趨勢,轉而偷襲對方的要害。

讓小鬼子一拳砸在棉花上,滿身的力氣也使不到地方。

那麼,原本像是即將爆發決戰的黎城戰場,一下子似乎成了八路軍的羊攻點,的確夠讓日軍猝不及防的。

當然,這一切想要順利的實施,需要許多的前提。

一個是雙方的資訊不對稱,八路軍方的通訊系統,對整體部隊的聯絡和指揮要更加的如臂指使。

這一點自然沒有問題。

這一兩年來,八路軍太行根據地的建設,尤其注重的就是整體通訊系統的完善。

為此,由總部批准之後,孔捷動用了相當多的財力,透過美方的一些軍火商,大量的購進最為先進的美式通訊裝置,包括大量的無線電臺,長波,短波的都有,大型小型的都有,

還有更加便利的步話機,作為前線各部作戰時最為迅捷便利的通訊裝置。

另外,八路軍部隊由前敵總指揮部統一指揮。

所有隊伍齊心協力,主力部隊,地方部隊,甚至是民兵部隊,多方配合,團結一心。

就連老百姓都被納入情報網的一環,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日軍就差得多了。

海軍和陸軍一向不對付,甚至是相互使絆子,這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至於陸軍本身,內部的矛盾也不少。

尤其是太平洋戰爭以及東南亞戰場徹底爆發之後。

日軍多線作戰,兵力難以為繼,後勤陷入短缺,矛盾更加激化。

這鬼子留守在後方的治安軍部隊越發的參差不齊。

野戰精銳還算好些,比較團結,但地方的治安軍部隊,由於戰爭的逐漸延長,幾乎看不見頭。

再加上日軍的逐漸衰落,不少日軍治安軍部隊被逐漸腐朽化,根本就沒有多少打仗的心思了,只顧著靠著苟延殘喘的戰爭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