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局的演變,魯西,魯中以及豫北等多地告急之後。

黎城的危機又徹底解除,根據訊息,八路主力又不斷的出現在開封棗莊,河北,保定一帶。

原本向黎城增援的華中,華南方面的日軍派遣軍也紛紛選擇撤離,返回原駐紮地,提防八路軍部隊的趁機滲透。

南下增援的關東軍有些倒黴,由於資訊差的緣故。

他們是最後一個從黎城往回撤的,再加上返回東北的路程遙遠,沿途又時不時的與一些襲擾的八路軍部隊作戰,當北平告急的時候,他們才走了不到一半路程。

而對於岡村來說,既然要拱衛大本營北平的話,這自己惹得爛攤子,本應該自己收拾。

他最好是抽調華北方面派遣軍回援。

只是眼下,整個華北似乎都有八路軍部隊的身影,到處打成了一鍋粥,貿然抽掉大量的兵力回援北平,很有可能會造成不可預估的漏洞。

駐蒙兵團改為駐蒙軍之後,後來倒是隸屬於華北方面派遣軍,由華北方面派遣軍總司令長官岡村統一排程。

可說到底,人家只管著晉北還有內蒙一帶的爛攤子,也沒有那工夫搭理他。

更別提在不久前,針對太行根據地的八路軍部隊的作戰中,駐蒙軍26師團增兵南下,結果掉進了八路軍鐵三角的伏擊圈內。

日軍第一軍的各路部隊倒是熘的很快。

導致駐蒙軍第十一聯隊,還有兩路騎兵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對此,駐蒙軍司令部方面十分不滿,自然把這些怨氣歸結到第一軍司令官筱冢義男,還有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的頭上。

岡村這個時候去請求增援的話,未免有些掉臉面。

所以眼下對於岡村而言,想要拱衛北平,最好的一路援軍不就是正在向東北區域返回,已經離北平不遠的關東軍嘛!

關東軍一向在東北養尊處優,自持精銳,向來不把八路軍放在眼裡,在針對東北抗聯的討伐作戰中更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有他們增援,定然可以解除危機。

就這樣,雙方溝透過後,原本正在北上返回的一路關東軍,約有一個旅團的野戰精銳,當即向北平方向靠攏。

而實際上。

無論是丁偉,沉泉,還是385旅的陳旅長,又或是冀中的呂司令員,大家從一開始就沒有打北平的主意。

一來還沒有到決戰的時候。

二來不想徹底惹怒日軍。

三來,一路強攻北平,未免孤軍深入,部隊很容易被吃掉。

四來,眼下各路部隊還是主要以運動戰,伏擊戰,襲擾戰為主,戰鬥看似打了一片又一片。

但實際上被攻破的日軍的一些重鎮要城並不多。

日軍的有生力量並沒有遭受過大的損失。

從整體上來講,若是雙方拉開決戰硬碰硬的話,八路軍依舊遠遠不是對手。

所以冀中的部隊,還有385旅的部隊,只是在保定、石門外線的區域活動,而沉泉則是率領加強團嘗試向德州的方向靠攏。

可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哎嘿,這關東軍來了,而且就這麼不偏不倚的,就像是自投羅網似的,主動的跳進了三方的包圍圈。

此時,冀中和385旅的隊伍在這支關東軍旅團的以北區域。

沉泉率領的加強團在關東軍以東的區域。

如果冀中冀南方面的八路軍隊伍再趁機北上的話,則是處在關東軍以南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