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烽和王守成選擇山風口作為突破點是很有講究的。

日軍包圍四團主力,選擇的各處駐守點,基本上都是依託險峻的地勢,居高臨下地展開防守。

再借助精良的裝備和充沛的火力。

四團的八路軍戰士們若是從正面嘗試突破陣地,肯定會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

這就像是日軍在各處防守陣地擺下的屠宰場。

一點一點的將四團的有生力量消耗殆盡。

而其中這山風口卻略有不同。

它背靠的地形,相比於日軍其他駐守的地方,坡勢較緩,適合坦克部隊展開作戰。

駐守山風口的日軍,雖然不少,足有500餘人,是一支精銳的混成大隊。

要是在平日的時候,以日軍精良的裝備,又據險固守的話,500餘日軍甚至能夠擋住八路軍幾個團的進攻,堅持到援軍抵達。

但兵力的不足卻成了此刻駐守山風口的日軍最大的弊端。

原本可以堅守陣地展開防守,還好說。

而一旦日軍駐守的山風口陣地被八路軍突破,鬼子的火力優勢不復存在之後。

雙方短兵交接,兵力優勢在此刻就顯得尤為重要。

日軍犯的最大的錯誤,是怎麼也沒有料到這中條山的八路軍手中,竟然會有裝甲兵部隊。

或者說日軍怎麼也沒有想到,孔捷率領一支隊大張旗鼓的進攻敵佔區的縣城、鄉鎮,竟然是為了暗中掩護一支裝甲兵連南下增援中條山。

作為戰場上最適合突破塹壕陣地的殺戮利器。

王守成率領著坦克連的坦克、裝甲車和改造作戰汽車,從背側向日軍山風口陣地發起勐烈突襲之後。

猝不及防的日軍根本就沒有多少招架之力。

前後三分鐘時間不到,王守成親自指揮的八九式坦克率先攻破日軍的陣地。

其餘的裝甲車和坦克後續跟進,在絕對防禦力下,輕瀉著榴彈炮和重機槍的火力。

戰場絞肉機——坦克的威名,當真是名副其實。

遭受兩面夾擊的日軍顧首不顧尾,四團主力也趁機突破了日軍的前部防禦工事。

鬼子少左在絕望之下向日軍指揮部傳達了最後的通訊,在通訊中他表示道:

“突然出現的裝甲兵部隊,徹底打破了我軍的全盤部署。

山風口定然堅守不住,八路主力也會趁機突出重圍,此次的大掃蕩至此功虧一簣……我大日本帝國之憾事也。

我部已無退路,定當死戰,以報效天皇!”

通訊訊息傳遞完畢之後,鬼子少左拔出腰間的指揮刀,高舉過頭頂,竟是不守反攻,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作為侵略者,這老鬼子是失敗的。

但作為軍人,他無疑是成功的。

可惜這一切的歇斯底里,在四團主力與一支隊的裝甲步兵部隊面前,終究是徒勞。

雙方激戰20分鐘有餘。

整支日軍混成大隊,500餘日軍被全殲在山風口陣地上。

由於王懷寶用了一招聲東擊西,就在一個多小時之前才進攻了北部隘口。

將日軍的注意力盡數吸引了過去。

此刻,又藉助裝甲兵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下山風口。

日軍各方援軍根本來不及反應。

在山風口南北向的日軍匆忙之下向山風口方向增援。

又在沿途遭到了四營戰士們的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