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晉西北第一支隊指揮部。

穩坐釣魚臺的孔團長一邊抽著香菸吞雲吐霧,一邊向前來指揮部報到的一支隊後勤部部長董三與財務部部長徐輕年,詢問獨立團眼下的後勤與經濟狀況。

“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眼下咱們根據地上下囤積了多少糧食了?”

見孔捷詢問,後勤部部長董三當即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一本詳細的記錄冊,然後翻開到對應的頁數回答道:

“報告團長,據初步統計,到目前為止。”

“咱們獨立一團,加上支隊指揮部在內,各處糧倉囤積的公糧,外加上這段時期咱們從四面八方不斷向根據地內部購買進來的糧食,共計4.5萬擔。”

“二團目前共囤積公糧2.3萬擔。”

“三團囤積公糧2.4萬擔。”

“四團目前在中條山一帶與日軍周旋,沒有災民負擔,囤積糧食的行動還沒有大舉進行,暫時沒有統計。”

“如此算起來,咱們一支隊到目前為止一共囤積公糧9.2萬擔,換算成斤的話,差不多是1100萬斤糧食。”

“團長,就這,還沒有算上這段時間咱們消耗掉的糧食,咱們一支隊在能力之餘,還支援了旅部、總部、以及周邊用糧困難的部隊,將近5萬擔糧食。”

“另外,災民在咱們根椐地暫住之後,咱們到目前為止一共減免公糧200多萬斤。”

“並按照團長您的批示,由公糧中撥出賑濟和低利借貸糧2.7萬擔,發給災區人民,作為安置費用和各類工人所需支付費用。”

“其中民工團共計支出1.2萬擔。”

“根據地內各類工廠工人支出1.1萬擔……

……”

董三拿著手中的記賬冊,詳細地向孔捷彙報過資料。

孔捷聽得有些頭大,這玩意兒他仔細琢磨,自然也懂,但作為偌大一個獨立團的團長,凡事都要他親力親為,那不得累死?

常常以智慧偷懶的孔團長,當然明白用己不如用人的道理。

獨立團如今人才濟濟,只有把這些人才們人盡其用,才能讓他這個團長最是悠閒瀟灑。

“老徐,這段時間為了安置災民,應對逐漸蔓延的災情,咱們根據地上下一直以購糧為主,我也沒有來得及問問財務部這邊,可以有經濟上的困難出現?”

徐輕年回答道:“團長,隨著這段時間咱們根據地上下大量的購買糧食,應對災情,咱們獨立團的財政收入在沒有大幅度的增長的情況下。”

“咱們的金融儲存量的確是下降了不少,但是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並不會影響到咱們根據地整體的經濟穩定。”

說到這裡,徐輕年還笑了笑:“另外,災民們被安置下來之後,靠著咱們最初賑濟的糧食,很快便投入正式的工作。

他們透過勞作獲得報酬,或是金錢,或是糧食,一是人心安穩,不會擔心明天沒有飯吃。

二來,災民掙了錢,轉而在咱們根椐地上下建設的集市進行花銷。

這倒是從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咱們根據地的經濟流通。”

“如此一來,只要保證對外的經濟貿易繼續進行,讓敵佔區的物資和金錢繼續向咱們根據地內流通,就會不斷的刺激咱們根據地內部的經濟發展。”

“到目前為止,已經按照團長您的規劃,初步實現了人口紅利帶給咱們根據地快速的經濟發展。”

說到最後,徐輕年感慨道:“如果忽略後續戰爭的影響。

並保證根據地上下基礎生活物資,尤其最基礎的農業生產,也就是糧食的供應充足,解決根據地上下生存的基本需求。

團長,我想我們一支隊根據地的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的。”

“辛苦了!”孔捷點了點頭,說道。

接著孔捷又提出了自己所憂慮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隨著咱們根據地接收大量的災民,的確是朝著最初人口紅利的藍圖進行。”

“但凡事總有一個限度,咱們根據地的面積,還有土地能夠承載的人數,終究是有限的。”

“目前三五萬的災民,我們或許還可以承受下來,如果更多呢?十萬二十萬,甚至上百萬,遲早有一天會把咱們整個根據地壓垮。”

“即便是咱們在不斷的耕地的面積,也遠比不上這災情來得恐怖。”

“團長,您的意思是咱們根據地對災民的接收要開始進行限制了?”

琢磨著孔捷話語中意思的董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