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中條山抗日革命根據地。

按照原有的程序。

是一直到四二年一月,一二九師根據總部的指示,由太嶽縱隊兼太嶽軍區所屬第三八六旅第十七、第十八團、五十七團……組成的太嶽南進支隊。

同豫晉區委機關共兩千六百餘人,南下執行開闢中條山抗日根據地的任務。

而眼下,由於孔捷對中條山一帶局勢的率先預判。

甚至是趁著中條山戰役還沒有爆發的時候,孔捷就派了山地連趕往中條山區域。

到目前為止,因為三支山地連存在的緣故,中條山開闢抗日革命根據地,已經有了相當的前站基礎。

順利抵達中條山區域之後,韓烽等三支山地連可不僅僅是打游擊。

並同時按照以往八路軍開闢根據地的豐富經驗,四處聯絡、發動群眾,打擊土匪和頑固派武裝,協助地方建立抗日政權和武裝。

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因為這一點,孔捷認為打破原有的程序,儘早派出隊伍趕往中條山一帶開闢抗日革命根據地,是極有必要的。

就在孔團長思慮著這些事情,查漏補缺的時候。

另一邊。

孔捷與獨立團後勤部部長董三,財務部部長徐輕年商議過人口紅利的根據地發展計劃之後。

董三和徐輕年便按照孔捷的計劃,開始逐步接收難民進入獨立團根椐地落戶,並將這些難民逐一安排。

或者是進工廠,或者是種地,或者是加入民工團,一步一步的朝著人口紅利的藍圖努力。

如此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獨立團竟是擴充套件出五支民工團,共計四千餘民工團成員。

按照孔捷與李文傑等幹部商議的計劃,將組成的民工團組織按照不同的任務劃分為三類民工團。

第一類為一線隨軍常備民工團。

這類民工團,簡單點講,就是配屬獨立團直接使用,調令指揮。

除了不會配發武器到前線和小鬼子打仗之外,無論是在作戰期間還是非作戰期間,團內的各項運輸,需要出工出力的地方,一線隨軍常備民工都可以隨時頂上。

第二類則是二線轉用民工,負責根據地後方部隊與部隊之間的運輸工作。

第三類則是臨時民工,需要用時迅速組建起來,並由當地政府負責,協助作戰部隊的運輸工作。

這類民工多半是由當地的一些村民組成,臨時提供勞動力,在完成任務之後,會各自返回村莊繼續務農、做工之類。

而孔捷的獨立團目前組建的五支民工團。

其中一團、二團、三團都是一線隨軍常備民工,成員大多是由逃難過來的難民組成。

由於這些成員在根據地沒有家庭的負擔,可以長期隨軍做工,後勤部甚至為他們專門在獨立團根椐地安排了住宿,並提供衣、食、住,以及工錢。

而四團和五團則是二線轉運民工。

至於臨時民工,自然也有,眼下沒有被統計在內而已。

如果再加上當地可以迅速組織起來的臨時民工的話,獨立團甚至可以一次性拉出將近八個民工團來。

換句話說,孔傑如果需要的話,獨立團周邊可以迅速拉出將近六千人的民工隊伍。

獨立團五千多號戰士,每一個戰士甚至都可以專門配一位民兵負責運輸工作。

老實說,的確奢侈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