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在戰鬥爆發前,韓烽曾對張民和杜忠成說過:

“這次的伏擊戰,要麼不打,既然選擇要打,就必須打得小鬼子心驚膽戰!”

“用這幾百號小鬼子的頭顱,來彰顯出咱們山地連強悍的戰鬥力。”

“這次咱們精銳盡出,目的是全殲日軍的兩支中隊。

就是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小鬼子,這山區裡邊像咱們這樣的八路軍精銳部隊多著呢!

在古河鎮、青山村、大樹村三處出現的八路軍作戰團,都是像咱們這樣的精銳作戰部隊。”

“也只有這樣,咱們讓小鬼子錯以為的六千多主力,才能讓小鬼子寢食難安。”

“鬼子才會發了瘋似的圍剿我們。”

“而一旦鬼子發瘋,咱們能拖住的何止是鬼子的三倍、五倍兵力,甚至能更多。”

……炮火紛飛,槍聲雜鳴之中。

伏擊戰一經打響,便直接進入白熱化。

這一次,戰士們可是全力出手,再不是先前進攻縣城鎮子的佯攻。

地雷設伏,封鎖日軍退路;手榴彈投擲,機槍火力壓制;五零小炮與六零迫擊炮,輪番火力覆蓋。

緊接著一舉發動近距離的衝鋒,衝鋒強小組率先火力掃射,清掃戰場……

這是一場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伏擊戰。

前後不過十餘分鐘,戰鬥接近尾聲。

要說這兩支中隊,將近四百號鬼子,本不該如此羸弱。

可惜的是,鬼子從一開始就沒有佔到天時、地利的任何一點優勢。

山道兩側的土坡上,八路軍的子彈劈頭蓋臉地砸下來,伏擊圈內還有時不時被引爆的炸藥包。

處在光禿禿的山道上的小鬼子,被兩側伏擊,周邊沒有任何掩體,早已不復堅守縣城時的威猛。

完全是被單方面的屠戮。

而周圍離得近的縣城的援軍,想要趕到,至少也需要一個小時。

之前山地連進攻的縣城的日偽軍,倒是想要趕來增援,又被韓烽提前安排的兩個排的打援部隊阻擊在半道上,根本無法靠近。

時間流逝了一個多小時。

當日軍指揮部在震怒之下,臨時拼湊的一支日軍大隊趕到伏擊山道時。

戰鬥早已經徹底結束,留下的只有穿著兜襠布的一具具白花花的鬼子屍體。

除此之外,小鬼子甚至連個子彈殼都沒有見到。

由此可見,這場戰鬥結束之快。

趕來的鬼子大隊長分析,這場戰鬥或許不到二十分鐘就已經結束了,否則這些八路軍不可能將戰場打掃得如此徹底。

可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就消滅了帝國兩個中隊。

即便是伏擊戰,這支在此伏擊的八路軍部隊的戰鬥力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