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就是這麼自信(求訂閱求月票哇)(第2/3頁)
章節報錯
穿的是什麼呢?穿的是牛皮做的軍靴,繳獲的大量昭和軍靴,再稍加改造,也就成了獨立團戰士們的軍靴。
這一點是鬼子辨認咱們獨立團隊伍的最大特徵。”
孔捷聽笑了,原來是這麼回事。
孔團長有感當年紅軍時期部隊的艱難和辛酸,在獨立團發展武器裝備,大搞根據地經濟建設的同時,經常和後勤部的董三溝通,一直關注著戰士們的衣食住行。
用孔捷的標準來說:
穿,至少要穿得暖和,然後再追求穿得舒適,戰士們冬天必須要有棉衣,夏天要有薄衫,至少可以換洗。
吃,不說每頓吃飽吃撐,至少要讓戰士們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可以供應作戰以及訓練的消耗。
住,居住環境要適宜,不能過於潮溼或過於乾燥,經常通風,避免戰士們扎堆,造成的疾病多生。
行,除了部隊後勤提供的腳踏車、摩托車、獨輪車以及戰馬之外,孔捷將“行”這一塊兒,更多的歸結於戰士們所穿的鞋子上。
當年部隊艱苦時期,戰士們多穿的草鞋,得想辦法替換掉。
這草鞋它不耐磨,不結實,經常在行進途中就會損壞掉,戰士們甚至得一邊行軍,一邊就地找新的草來編制草鞋。
用稻草和麻草打製的草鞋,也很難稱得上舒適,草鞋本身的倒刺經常會在不經意間劃傷足底,甚至在行軍途中導致反覆感染。
再加上保暖性不好,很多戰士因為赤腳穿草鞋而被凍傷。
更嚴重的是,長期穿草鞋負重行軍,容易導致扁平足病,使士兵失去遠距離行軍的能力。
所以獨立團後勤方面富裕起來之後,孔捷第一時間便交代董三,要先把戰士們穿鞋的問題徹底解決掉。
這步兵作戰,靠的就是一雙腳,鞋子穿的舒適合腳,戰鬥力甚至能提升一半,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谷爾
孔捷的要求是,不說每人一雙軍靴,至少也得是一雙布鞋。
這個條件是很快就達到的,後來獨立團有了多條生意道路,再加上武裝奪取鬼子縣城的現金流得到的錢財,孔捷用了一部分,從日佔區縣城買了不少布料和鞋底子回來。
然後又請村莊的一些大娘們,給趕製了不少的軍鞋。
因此獨立團戰士們早在大半年前,就人均兩雙布鞋打底,過冬的時候,甚至還會發一雙鞋底裡戴著獸毛的棉布鞋。
就這,孔團長還是不太滿意。
再後來,孔捷打上了鬼子昭和五式軍靴的主意。
鬼子的這種軍靴,是用牛皮製作,結實耐用,而且防水,整個靴子能把小腿一下全部包裹住,靴底由後跟和足弓部分提供支撐,最重要的是,底部還有防滑鋼釘,抓地能力很強。
穿著這玩意兒,在山地裡甚至可以飛奔。
再加上八路軍戰士們從來不視作金貴的赤腳。
簡直就是如虎添翼。
於是孔團長二話不說,開始想辦法讓獨立團的戰士們穿上這種軍靴。
孔捷當時立下的宏願是:咱獨立團有一號算一號,就是炊事班的同志們,也至少得弄一雙這樣的軍靴穿穿,大家的軍靴都穿上了,我最後一個再穿,什麼時候連我都能穿上這種軍靴了,咱們獨立團戰士穿鞋的問題算是徹底解決了。
後來每次打了勝仗,鬼子的軍靴是要重點繳獲的,端了鬼子的炮樓據點,鬼子的物資倉庫裡各種牛皮原料,還有軍靴更是統統收下。
孔捷甚至動用敵工部的力量,想辦法在敵佔區縣城裡,購買一些製作軍靴的材料。
到現在,孔捷這個做團長的,雖然還是穿著一雙單布鞋,也只是因為孔團長一口唾沫一個釘,團裡的戰士們只要還有一個還沒有穿上軍靴的,他就不會穿這個軍靴。
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獨立團的主力作戰部隊的戰士們,幾乎人人都配發了這種作戰軍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