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兩日,城中剩餘的內景地也都被他一一找出,中途去了趟河間地,不過卻沒能找到適合引雷的地點。

倒是路遇一場暴雨,被他驅散,免得地上萬畝田地遭了淹沒。

一來一去事幹的不多,不過沿途有古建築、門派勢力被他看上,摸索一番後秘寶到手了幾件。

算上在建業城中的收穫,很可觀,足以滿足接下來靈性昇華的需求。

停歇下來,河間暴雨被驅散,陳嶼也待在城中不再動彈。

推演雷罰系統的同時,加快構築雷痕內銘的進度,將其一寸寸填滿勾勒在身軀內外,包括腑臟、骨骼,都有紋路描刻。

接下來的雷霆灌體可不比過往,勢必聲威會大上不少,威能強悍,若不把各處細節都做到,但凡有所遺漏都會牽一髮動全身,輕則反噬肉身體魄,重則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傷及根基、毀了前路。

與此同時,陳嶼做了雙手準備,不止在雷痕上下功夫,三合一畢竟只是推導中最適合的一條,如內景洞天、如寄託元神於天外,這些在他看來有不小缺陷的道路也拿了出來,並未棄若敝履。

元神無法此刻就寄託天外,一則方式還沒有想好,二則雷霆入體後三合一時需要精神力量參與,重鑄的元神將作為除氣血、法力之外第三處柴薪而點燃,當下分潤力量有些不合時宜。

不過適當去推算,找到可以在危急時假託天外天的辦法卻也是必要的,可以在狂瀾既倒時保全神魂精神,哪怕只能餘留一絲自我,只要沒有隕滅當場,他就還有機會繼續走下去。

同樣的,青朧山中佈置大量陣法,這段時日裡他穿梭雲天,往來山湖中,靈田中的植株都看顧得少了,常常為烙印一處處節點而忙活。

精神之力玄妙莫測,即可以寄託在天外天中,自然在完全掌控的內景地裡也能做到類似。

兩者都算他給自己找的後路,以防萬一罷了。

這次藉著昇華靈性後的時機,接引滾滾天雷洗煉,衝擊三合一,陳嶼心中雖有一定把握,但該有的準備不會缺。

凡事行,未料勝而預其敗,方可更顯從容幾分。

時間悠悠,兩日裡能做的不少,他動作不緊不慢,趕在了第二場大雪停歇前將一切完善妥當。

掌臂一震,虛空中青朧山若隱若現。

此刻看去卻是能發現,內裡的境況與之前全然不同,差別極大。大量的靈性被人為富集,形成數以千計的節點,外顯在奇景之中。

上下四方,以山丘為坐鎮,盪漾的光柱貫穿天與地,濛濛青銀色如雨露氣霧般遊散四野,等待被喚醒啟用。

“只差一縷自我之念。”

他心中默唸,如若真遇到不可逆之災厄,天雷下無存身機會,陳嶼將帶著昇華後的靈性,粘合氣血、法力、精神三者作為種子,融入這片真實無虛的小世界。

屆時,他將依靠沸騰的靈性海洋與磅礴造化之力重鑄一道肉身。

再憑藉陣法、節點之效,儘可能讓肉身向原本模樣靠齊,無論本質還是境界。

然而這樣做法無疑有隱患,直至目前他也沒能將造化之力推演至脫離奇景自由存在的地步,也即是說走到這一步後,他將無法長久離開青朧山。

兩者算是合為一體。

這座天地本就有陳嶼的各種力量融匯其中,於是如此也堪稱勉強達成了別類的諸法合一。

相比之下,寄託天外後以純粹元神存活於世,自在程度更高,不過同樣需要保護自己的烙印,不談現在還無所蹤影的旁人干擾,僅僅遊離在天外天的黑霧以及偶爾攢射的異光,就會對烙印產生十足的威脅。

預想中,這條路真正該走的應該是將意識星辰作錨點,再選擇一件或多件外在承載物,這些承載物將承擔其遮掩烙印蹤跡、防護天外異象攻擊、蘊養意識等種種用途。

只是現在已經沒了那麼多閒時去盤算如何利用意識星辰,這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弄出來的,需要大量時間推算與試錯。

甚至涉及意識,還不能動靜太大,否則陰差陽錯來一遭,之後的癒合養傷也是個費神事。

被陳嶼喚作[虛神]的修行目前自己推演中便有這兩條,路都狹窄,但與三合一一樣都具備可行性。

一者開內景、化肉身精華融洞天。

一者舍凡軀、養浩瀚元神寄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