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章 元陽峰上的氣(第1/3頁)
章節報錯
山上的日子要比往年熱鬧很多。
見到淮明子後,於啟猛與尹文念平復下來,前者輕咳幾聲轉過身,一邊打理被風力吹亂的衣衫,一邊與尹文念一同看向提著大包小包滿滿藥草的淮明子。
“於真修,玄誠道長。”見得兩人注視,淮明子半舉手中藥草,又點了點同樣懷裡滿抱的自家徒兒,開口道,“有這些的話應當就足夠了,藥材便照著昨個時候寫出的方子抓取,一些配量按著貧道的想法略做了增減。”
於啟猛點頭,這次的丹方雖說涉及全新的煉法與配藥,但已經在場道人手中通力合作下有了十餘次的刪改,大體上看不出缺陷,依照推論,成功出丹的機率並不低。
不過依照前幾日裡眾人出手煉製的效果來看,連一些深究丹法、岐黃之術的老道前輩都折戟,元陽峰上真個能掌爐的人其實不多。
眼前的淮明子便是之一。
於啟猛心下想起對方跟腳,乃是邕州一家頗有盛名的丹鼎法派道門出身,有二十餘年操持煉丹的經驗,鉛汞、水煉,以及丹道八藝皆精通,這一點上哪怕同樣明悟氣感的玄梁道友都略有不及。
後者縱然出身真武靈丹峰,然開爐煉丹的時候並不多,常埋首書山經海,以求成為丹鼎法派的集大成者。在開爐一事上除去數年一次的龍虎大丹外,大多都分派給了峰中門徒,自己出手不多。
故而此番煉丹由淮明子主事,這點饒是尹文念以及玄梁本人都沒有意見。
畢竟不久前他才在真武同門的看顧下開了一爐,最後只餘留殘渣,半株快要枯萎的靈藥徹底浪費。
雖說那時丹方尚未完善,但失敗之後短期內又要再強壓旁人去開爐,玄梁道人還做不出如此事來。
另一邊,淮明子將手裡的藥草遞給了身旁一人,白白淨淨,三旬左右,右手袖口扎著某種臨摹形體的花草。
衣著青布,身形高瘦。雖是道門出身卻更似閒遊散人,自白州來,有不淺的醫術在身,對藥理極為熟悉。
“張道友,煩請按著丹方分斛。”
“無妨,小道久居白山黑水,對藥草向來熟知,值此機會,能獻上微末力氣已是幸事一件!”
淮明子又與另幾位同樣事前安排好的同道商量了些煉藥事宜,然後看向於啟猛與尹文念,二者乃山上話事者。
兩人未有多餘動作,點頭應是後便率先向預先備好的地方走去,其餘道人不落半步,神色振奮的跟在身後。
“這次應當不差了。”
“是啊,之前第七次和第十二次的嘗試已經將藥散煉出,如今又修改了缺漏,想必有淮明子主持,成功的可能很大。”
“卻也無需全壓在幾位道兄身上,哪怕這次依然失敗,我等手中的靈藥還有些許存留,只是時間上可能有些急迫罷了。”
“靈藥枯敗,幾乎無法避免,即便明悟氣感的幾位也找不到解決之途,只期望能在一月內將大藥煉出,否則往後可就難了啊……”
前方,於啟猛領著眾道人,耳畔傳來細微議論,聽得分明。
餘光落在身側的尹文念身上,不知是否錯覺,對方原本老態龍鍾的面貌最近好似煥發生機,頗有幾分童顏鶴髮的出塵飄渺之感。
他心裡清楚,這或許和對方感悟的所謂[玉元之氣]有關。
自於啟猛送上信件,廣邀天下各派高人齊聚元陽峰,又得尹文念攬了真武山大量道人齊齊趕來,眾人在這座小山上已經苦苦研求了數月。
冬雪落下又消融。
如今到了章和二年,臨近三月,他們對靈藥的研究依然存在侷限,許多朦朧未知的地方無法解釋。
但好在並非全無所獲,有老道丟擲分享的定竅之法,以及對氣血、靈藥的初期摸索感悟,一眾人在某些方面的進度其實並不慢。
譬如當下,他們就依託定竅法門以及靈藥的神奇弄出了五花八門的各種煉竅秘術——說是秘術,實則還是未脫離氣血一道,甚至剛開始反饋太少,以至於他們自己都無法分清所謂穴竅的養練到底是真是假,又進行到了何種地步。
那段時間他們預料到了靈藥必將徹底乾枯死寂,所以敞開了供應,廣庸府之下各縣都有道人上門,甚至於啟猛這位在西南有著偌大名頭的真修同真武二十八山山主之一的尹文念親自登門,付出了不小代價將更多的靈藥從他人手上收來。
未曾強取豪奪,關鍵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後,包括各家勢力在內的眾人已經確認常人應用靈藥,無論口腹或是外敷,效用都極為低微,彷彿一個漏勺裡放入一團天材地寶,再有神異,也全然濾了出去。
大夥兒都精明,與其拿著一份遲早要乾枯、做不得傳家寶的靈藥,不若與道門之人換些人情與好處。
西南一地,道學之風可不比中原弱。
就這樣,元陽峰上用去了不知多少靈藥,見得太多,如流水般耗用,讓得尹文念等遠道而來之人都覺得麻木恍惚。
煉竅、養體……道人們絞盡腦汁,甚至將目光放在了一些偏門殘卷上,想要從中找出通天道途。
可惜收穫寥寥,那些自稱煉竅的煉了月餘也沒能感覺出變化,養體服藥的倒是圓潤了許多。
至於專研偏門殘卷之人,哪怕有於啟猛與尹文念一直看護,最後也有三人行功差錯,筋肉抽搐,好在山上旁的不多,岐黃醫家有不少,很快就止住了傷勢,沒有落下病根。
眾人愁眉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