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六識的開發由來已久,早在剛接觸靈文時,就有五感圖錄被繪製,只是受限於當時的認知,沒能將之探究清晰。

直到後來,精神力接連蛻變,以及從第三道境的降臨中捕捉到一絲感悟,以五感繪製‘斑斕世界’,進而才真正掌握住這股獨特力量,在許多方面都能發揮出不俗效果,與千變萬化、縹緲莫測的精神力相比各有所長。

陳嶼如今想要繼續深挖感知潛力,有靈性、元神作為依靠,並非沒有可能,不過仍需要一些準備,他得好生思量才行。

……

崇山縣,五渡口。

毗鄰慎江的鏡泊湖佔地約二十里,左右各有嶙峋山崖,密林蔥鬱,湖水碧色連天,波光動人。

陳嶼駕船,乘著水浪來到渡口岸邊。

“小先生回來了?”

有漁夫笑著打招呼,詢問他這次的收穫如何。

“不多,十來條銀嘴兒,倒是中了一鉤大白鯉,兩斤上下。”

“嚯!那還不差,大白鯉在近水處可不多見,想來小先生也是運氣足夠好的。”

兩人談說,又有旁側一位撐著釣竿的中年拖曳短袍,走到近前朗聲道:“老伯所言有理,不過在鄙人看來,銀嘴兒才是老餮的心頭好,輕火一炙,再這麼過油一炒,最後悶在鍋中烹上三五十息,香脆彈口、外焦裡嫩,煞是讓人垂涎回味。”

三人交談了會兒,各自離去,短袍中年掏出十來個銅子,同另外三人叫了個船家,說是要去鏡泊湖中垂釣。

陳嶼則提溜著自己的魚簍,裡面噼啪傳來跳動聲,他緩步出了渡口,向著鎮外一處農家院落走去。

來到崇山縣有七八日功夫,十一月快要走盡,本意是直去建業,看看這座傳聞中大梁第一城的地方如何了不得,然後去趟真武山、正陽觀,遍覽道經,最後再出海,或者北上。

此間,秘寶已經投入的七七八八,用得只剩少許,一粒粒粉末投餵,靈性時刻轉化昇華著,豐沛自身。

如今再去餐食靈霞,竟飄飄然若有飛仙之感,那是遠超等閒刺激的快然與愉悅之情,令他險些沉醉。

靈性充盈自會如此,陳嶼對此持以樂觀態度,眼看著靈性提升帶動所有力量一同有了或多或少的有益變化,他現在只等全身靈性悉數昇華,屆時或許久未精進的法力也能得到突破。

另一方面,數日中,大部分的精力還是花在了新元神上,不斷摸索,搞清楚了不少疑惑,同時也對元神重鑄、奇景之力與精神力結合等相關有了許多把握。

基於此,原本就被幾近挖空的精神領域終於走到盡頭,被陳嶼汲取掉最後一絲精神力量,其中的水滴跌落,全數破碎。

玉白的石子從中掙脫出來,然後就收攏放在一旁——這些石子中有著可以讓精神力融合意識體時變得更平和的效果。

正因此,他之前才弄出了幾隻分神。

現在用不上,分神都要收回,不過不意味著玉白石子無用,往後假若重鑄的新元神真個被意外破損,想要修補時這些石子能夠派上不小用處。

“本來想去建業,見了這片湖,倒是走不動道,多待了幾日。”

推開門,他心中感嘆道,一邊將魚簍放下,土黃牆邊有一口石缸,不大,但放幾條小魚不在話下。

這段時間裡陳嶼也不是完全寄情于山水,元神新鑄,外加靈性昇華,帶來的影響除了那些客觀實在的,還有心境情緒上的波動。

駐留在這片湖泊旁,便是有為了安撫這種變化的目的。

短短几日,放下了刻意,僅僅當了一個遊學於外、垂釣湖畔、駕舟遨遊的普通人,陳嶼心思安寧下來。

過程中,漁夫、釣客、船家、遊子都與他相談,人生百態舒展於眼前,一絲煙火氣瀰漫心梢。

當然,追尋安寧並非全部,鏡泊湖素有臨江第一湖的名號,紅霞棲碧湖,天水並一線,站在渡口遠望,景緻瑰麗無雙。

於是,此地亦有了‘棲霜天’的雅稱。

名頭遠大,人流眾多,若非近十幾年世道紛亂,江畔的亭子幾乎能連綿十餘里而不絕。

陳嶼到此的另外一個目的,自然是在尋找內景,結果也沒讓他失望,崇山縣設立於幾百年前,古蹟有不少,長年的傳承勢力同樣存在幾家。

而最令他意外的,還是在鏡泊湖畔湖附近,那些亭臺水榭的舊址上,竟找到了兩處內景,雖小,卻都生長有秘寶!

湖泊中央,一處沙洲之上同樣有一方內景殘存,不過年歲太古老,內裡靈性流逝嚴重,在大過濾的偉力下即將破碎。

有新元神穿梭尋找,他沒用多久便找遍了這一處內景,最後一無所獲。

陳嶼並未氣餒,湖畔的兩株秘寶已經能滿足一段時間所需,反倒是沙洲中這處正在歸於虛無中的內景,讓他在意,延緩了離去的日期。

想要看看內景破碎的場面,是否與當初在青台山上目睹的桃樹所孕育的內景地一般無二。

還是說會因為地址不同的緣故,出現其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