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之後幾日,陳嶼一邊移栽看上眼的竹木,一邊削了符牌,勾勒靈文,一把一把抓在手中,從奇景中高空拋灑,仍有其跌落,旋即再引動法力,耦合成陣!

栽種的竹木品質尋常,比不得他在雲鶴觀時培養的那些,只是量多,隨處可取得,哪怕種植出了岔子也能得到填補。

當初離開青台山時陳嶼並非沒有移栽靈竹,但種在浮空田的那幾株後來沒能開花、長出竹實。

只一日日消逝了蒼翠,變得昏黃,最終枯萎敗落。

陳嶼也是第一次知道,靈竹並非每一株都能開花結果,這其中不知是靈機誘發產生的變化,還是本來就如此。

他更傾向前者。

兩日過去,青朧山周圍大致被符牌佈置環繞,陳嶼繪製了近九百枚符牌,法力都耗空了數次,才堪堪將整個大陣運轉。

萬法銅鏡動彈不得,已經被作為核心放置在山巔,坐鎮中央勾連諾大陣法。

大陣功成,咆哮的風力阻隔在外,遊離在側的朦朧雲氣聚散不定,那些大都是尚未沉積穩定下來的奇景之力,以及濃郁至極而氤氳升騰的靈性粒子。

匯成一捧捧五光十色雲團,掛在山腰以上,漂浮在天穹下。

當陣法開始運轉時,這些靈性淤積的雲氣會不斷被吮吸吞入,融入土壤中,肥沃地力。

抬眼望去,天壁之下的赤色已然不知不覺中褪去,只剩迷濛灰白掛在頂部,鋪陳於雲海上肉眼難見的深處。

陳嶼盯著瞧了會兒,與天壁一樣,這些從天外映照而來的光輝同樣不知來歷。

原本會繽紛多彩,各色光暈紛亂,但在奇景徹底夯實以後,不僅內裡分出如外界一般的白晝黑夜之別,日與夜之間的光色也出現區分。

白日裡多是清淡的白,不似烈陽那樣灼眼,卻照耀著青朧山,哪怕天上並無任何可以稱作太陽的事物。

到了晚間,光輝散去,天壁深處會投下如星輝一樣的光芒,成百上千,凝成一團團如同火燭燃燒在天壁之中,有的黯淡無比,有的明亮皎潔。

與外界相差彷彿。

而能夠引動星月光輝的星漢草,在此中同樣能發揮效果,牽引了不少光芒。

陳嶼一時都有些懷疑,這許多的光輝是否來自某片不知名星空,卻找不到依據來源,只得作為猜測埋藏。

另一邊,佈置大陣,地力的梳理、靈性的除錯以及環境的最佳化都需要時間,他還停不下來,種植區依然僅限於原有的一小片,青朧山周遭區域仍舊存在劇烈的靈性起伏,在平復之前不適合擴大種植。

好在這種事用不了多久,時間精力的投入不多,約莫兩三天就能完成,到時候大陣不會拆除,轉而強化一些輔助方面的能力,譬如汲取靈性定時降下靈雨、調和不同植株種植地區的靈性濃度等。

這些只要花些力氣改良,眼前的大陣都可以做到。

經過幾個月的強化,萬法銅鏡中已經儲備了已有的全部靈性節點,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構築組合任意型別的術法。

結合大陣,陳嶼只需開個頭,然後偶爾來看顧幾眼,其餘的大可以交出去,自己則等待幾月後一批批靈植的採收即可。

“單純如此,僅僅一道陣法外加萬法銅鏡似乎夠了,不過若想要將這幾十頃田土開墾打理好,種出的靈植都在水準之上的話,還得一些手段保障才行。”

比如分神之法,青朧山中總歸得有主持照顧者,一道分神便不錯。

只是陳嶼細想下還是放棄,等到新元神重鑄完成,他不僅短期內不會再分出意識精神,甚至在此前要將已經分出的部分收歸回來。

奇景凝實以及靈性蛻變,接連出現的事件讓他對精神方面的把握又有幾分新的領悟,欲要在新元神上多下功夫嘗試。

此刻不宜再分潤力量出去。

“到時候分神悉數收回,元神分身也不能留下,要麼帶回來,要麼就地散去。”

原本,他還想試著將精神領域如奇景一樣灌注入奇景之力,一口氣熔鑄。但現在看來這一步實在沒必要。

精神領域玄妙,卻並非不可或缺,他的新元神如今只是一個空殼,需要核心作為依憑,而幾近凝實的領域則正好符合。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