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與實乃精神領域繞不開的兩面,當下發現普通人凝聚出的精神力反而具備更真實的特性,一時間讓他有些意外。

於是這段時間幾乎集中在上面,想要搞清楚到底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直以來,自己不斷淬鍊、提升質地的做法是否有誤?

還是說,精神之種的凝實與精神力的凝實有本質區別,不可同一而論?

一邊在處理精神力方面的變化,氣血上同樣沒有鬆懈,藉助元神之種依附在血肉中,哪怕不能直接干擾筋骨皮膜臟器等內外組織,但透過影響個體意識,輻射部分念頭,適當迂迴的處理,照樣可以達成所想,不過成效上會有些延遲與削弱,比不上親自操控。

陳嶼對提線木偶不感興趣,他如今更多還是在間接影響,想要試試看常人在自我意識被輻射放大的情況下,能否有一些奇特的變化。

與此同時,元神之種的依附,也為以後天外天錨點的建立有所幫助。由於包涵他的意識與一絲靈性,即便相隔兩個世界亦能夠給予微弱反饋。

這一點在之前他已經在青台山鳥雀身上做過試驗,雖說這種關聯會變得十分孱弱,不耗費力氣捕捉的話很難察覺。

一如當初他在天外天中釋放出精神海浪,聚合神魂似石杵般攪弄時候那樣。

唯一的區別在於捕捉的物件從天幕之上的小念世界牽引之力,變為了元神分身間的羈絆。

“現世與天外天有所對應,等到他們離開大陣返回後,說不得那片漆黑界域內將明亮許多。”

實際上他也曾想過直接去山下拋灑一些分神,天下廣袤,有著乘風化虹術的他毫無疑問有如此行事的底氣。

只是思來其間所需時間與精力,山上的田地還得照料,奇景也即將具現,精神再度強化……一切都在進步,故而關於這點便暫且放下,準備瞪大了浮空田打造完成後再一齊施展。

到時候他自然是要帶齊物件,去遊歷山河,路途中不會缺少樣本。

話說回來,這段時日見過不少山下人進入陣中,原本佈置的零散植株被誤打誤撞發現和摘採了不少,剩餘不多,讓得陳嶼又從道觀移植了部分,不過正如不久前那支四人小隊一樣,大部分人宛若蝗蟲過境一般,靈土都被挖掘帶走,讓得他不得不將本就不多的靈土庫存再度分出部分。

“一些人對靈植的感應較為突出,雖未凝聚精神、覺醒自我,但天生靈性似乎不弱。”

他想到,這些人裡身份複雜,武功也高低參差不齊,不過靈性本就說不準,如饞嘴鹿,一頭傻鹿野獸,厚重驚人。又如於啟猛,數十年清野修持,甚至連座下男女道僮都比不過。

而這一次的數十人裡,雖未見到有小鹿那般令人矚目者,但尚且有幾人小有天賦——只可惜靈性厚重與修行關聯不大。

如今想來,陳嶼自己的原初靈性也一般般,此時能夠結繭化囊完全靠著之後不斷提升。

在他看來靈性的多寡最為明確的影響僅有一個:對天地靈性的感知。

而天地間靈性怠惰無比,隔著無數世界層,難以觸碰,常人可望而不可及。

“不過等到真正修行有成,這個天賦倒是可以輔助對道境的臨摹。”

就像他不久前在面對第三道境時做的那樣,天生靈感高的人,這方面或許會具備一些不太明顯的優勢。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