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章 節點構築法(第1/4頁)
章節報錯
“靈文聚於內,固化後以法力觸發,達到將互動效果放大的目的。”
將靈性節點編織成系統化的結構,並固化下來。拼湊靈文、組合術法陣法,若有不足便再繼續推導演算,直至找到新的靈文為止。
這是以往的思路。
陳嶼心中清楚,所謂推演不過是沿著靈文相性一步步計算契合的節點。步驟繁複且無趣。
而這種固化方式過往尚不覺得,此刻想來屬實彆扭,既然涉及靈性節點,為何不乾脆直接以節點來推算?反而不受固有的靈文限制。
一步到位!
很快,他又想到,術法陣法的一切都基於靈文,而靈文伴隨描刻成符號這一環開始即變得難以更改。
正是因此,當初見獵心喜之下本想在蘊養出靈光的銅鏡上牽引勾勒一番,最後卻停下了動作,沒有貿然動手。
一旦落成,再改動時就要冒著靈性溢散飄零的風險。
重鑄並非不行,但其間結構被打散的同時想要維持靈性與法力的平衡會變得格外困難。即便有著二次蛻變的精神力作為底氣強行將之完成,花費的時間精力甚至不如散去已有術法,重新勾勒靈文。
後者更快、更省力。
然而這一招在虛空成術時好用,可換到器具上又有不同。
本身蘊養出靈性就十分不易。如此折騰下來不消三兩次便會將內裡靈性揮霍一空,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從而再次跌作凡物,蒙塵在角落不知多久光景才能恢復。
陳嶼不願如此,於是將銅鏡與其餘幾件接受過洗劍術洗煉的器物一齊埋進到土裡,打算等其中的靈性壯大一些後再看。
說回眼下,他捧著一堆竹片回到了院子裡,在石桌上端端放好。
沒有用陣法、符牌等來指代,因為手中這些竹片所蘊含的構築方式與之前術法陣法的佈置有著本質不同。乃是他從不久前關於靈性變化觀察中梳理驗證了許久才整理而出。
這一次卻是從節點入手。
“放棄約束為代價的固化辦法,以靈性節點作為支點搭建新結構。”
乍一看似乎與以往一般無二,但靈性節點和靈文的最大區別在於,比起後者千奇百怪的互動特性,前者所能觸發的反應始終只有兩個——相吸、互斥。
無論推導新節點還是組合靈文術法時所面臨的偏差數目都要少上許多。
而且陳嶼發現,臨近的節點即便相互吸引也做不到真正的融合,只會保持相對活躍和親近的狀態。如此一來更加方便了他予以施加影響,可控性大幅增加。
於是,他開始利用節點直接排除掉原本的死板固化,以相吸相斥兩種特質為基本尋找全新構築方式。
好在有數十枚靈文作為現成的成品樣板,在解構了所有靈文後,他終於對如何在遵循節點聚合規律的同時施加引導與改變有了頭緒。
一邊整理,一邊驗證。直到最近才真正結合成功。
至於成果,便是眼前這一堆。
“原有靈文結構如今看來確實有許多值得推敲改進的地方。”
解構靈文後,以全新角度看下來的陳嶼有了許多新想法,指尖敲在竹片上,將之打落成碎片。
眸光變幻不定,他面露思索。
以靈性節點將之前僵硬的固化做法取代並非意味拋棄了靈文——靈文依然是現今大部分手段的根基。以新的節點構築法組合出的靈文在效果方面與原先一致。且凝聚速度遠超過往。
層層遞進下,一道八靈文的崩山術從描刻到成型甚至用不到兩息。
到了現在才能說具備了幾分實戰性。
雖然陳嶼大多時候宅居道觀,少有用到這門術法對敵的機會。
實際上,他現在也不過是糾正了靈文構築的誤區,用到的節點構築法說來顯得新穎,但仔細想想,和最初三才陣架構以及剛推匯出靈文時的做法略顯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