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術,八枚靈文組成,有一百七十四處節點,關聯兩千九百道連結。

理論上可以在外側組合近百個其它術法與之配合。

當然這想法並不現實,術法並非即插即用,需要梳理、分辨,一些矛盾的對接部位要重新規劃,一些難以匹配的線路還得穿入更多節點乃至新的靈文才能運轉。

而每一寸連線、每一處節點上的法力灌輸多寡、時機、順序等等,又對術法的成型和施展出的威能有著不小影響。

所以將洞悉術改造成預想中能夠自助運轉、解析推演頗有些難度。

好在洞悉術早就有朝著這方面進步的趨勢。具備一定基礎,有著成功可能性。

陳嶼一開始以此術來觀察以及收錄目標的資訊,最初時候詳實無比,雜亂成一團,理不清頭緒。後來加入了分門別類的功能情況才稍好一些。

他面上思索,覺得若要實現這個目標至少得先搞定兩件事。

其一,術法的固化。既然是為了節省出不必要的精力耗費,那麼動輒以法力施展法術就顯得南轅北轍,事倍功半。

只有將之固化下來,至多時常填補能量作為驅動,如此才堪大用。

“類似陣法,術陣本就不分家,二者有著極高的互轉契合性。”

長久以來,由於共同為靈文作為基底而構造的出的體系,陣法與術法之間往往沒有過多的轉化障礙,唯一限制陳嶼盡情化用的便是最後成品的效果。

這一點在洞悉術上恰恰無需在意,此術效果在於收錄、整理,弱化也弱不到哪裡去,到時候了不得多添幾道法陣同時運轉激發,效果不會差。

藉助陣法來改造洞悉術,陳嶼將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固化問題記在心上,打算趁著最近山上事務不多就要準備一二。

至於其二,便是他所追求的分析與推演效果。洞悉術目前在這方面涉足不多。

效力更多傾注在了深入一層層結構後將資訊反饋,之後再由陳嶼自己對這些反饋分析透徹。

“其實也不需要過多分析。”

賦予智慧這種事他做不到,記憶裡的大資料抓取和智慧演算眼下也難以短時間內完成。但單純的窮舉排除問題不大。

他始終記得,這次的目的是幫助自己從浩如煙海的重複性推算中解脫。而不是弄出個全自動術法施發器。

“靈文構築、連結比對、節點梳理和排除、靈性相吸聚集特性、三才陣相斥流轉特性、曲面節點縫合……”

陳嶼嘴中唸叨,一條條皆是自己在過往摸索靈文術法時對規律的總結,或許不完全正確,又或許只適用所熟知的部分環境中的靈性,但當這些條理規則編織進入後說不定真能達成預計目標。

“推導節點、勾連靈文,簡單的分析推算而已,只要能將這些真的交織在一起並自行維繫運轉,以後或許僅提出要求以及對大方向把控即能得到嶄新靈文!”

很快他轉念一想,哪怕靈文構築不出來,便是將海量錯誤節點排除掉也是一件省去大功夫的好事。

隨著精神力的積累,一次次突破,陳嶼計算這些並不困難,唯獨覺得被已經知道卻繞不過去的東西束手束腳的感覺實在不好受,這才決定搞個‘計算器’幫著在靈文推導時偷偷懶。

智慧推導的事剛起了頭,手上事情一大堆的他暫且還落不到這裡,最多近段時間將剛才所說的兩個問題解決,為之後真正的改造作鋪墊。

……

雲纏腳下,一縷曦光沒入口鼻。

一番照常的早課,腹內氤氳翻騰的青光略微提升了一絲,微不可察,但又實實在在沿著前路攀登了一小步。

陳嶼落下來,如今他的乘風化虹術越發得心應手,使得熟練順滑,騰雲駕霧已是等閒。

不過既然取了化虹二字,飛遁的速度便是繞不開的,可惜這方面能起到作用的手段不多,早些時候有鋸子草借鑑鋒銳之效,後來又得了雷痕,但後者尚未琢磨透徹清晰,故而融合的效果有待提升。

“平穩點兒,不追求極限的話,一個時辰遠去千里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