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頭。

山上的陳嶼在忙活,清掃道觀是少不得的,包括供奉殿,積塵和蛛網堆砌在角落隱蔽處,此刻被他全數找出打掃。

屋頂上幾個無傷大雅的破洞也被修補一新,不過限於條件,他只在道觀門前豎了兩面木牌,上面篆刻著上一世新春佳節時的迎慶之詞。

弄完這些,陳嶼便又投入到其它事上去,譬如即將完成、只差一些細小關節的風樞秘山陣,以及再度新增的一枚靈文。

除此外,便是剛從土地裡刨出的二號靈氣和靈石,陳嶼經過研究,意外發現這種醇和靈氣在飯食上用處遠超想象。

由於性質醇和,沒那麼劇烈,與大多數食材都能結合。

剝開靈石,內裡的漿汁富含極多的靈氣,吮吸起來有一股清涼感,而揉入苦粟後,更能去除上面那一直困擾著他的苦澀味道!

如此,豆腐便再無問題,很快做了兩塊出來,嫩滑爽口,軟彈無比。

即便只傾入兩三滴在食材上,稍作火焙也能做出不同以往的風味。

“吃下後還能發揮靈氣作用,有不小的滋補功用。”

靈石的用處自然不止吃這一點,陳嶼後來又將一些靈石拔起,集中起來重新埋入土中。

短短半天功夫,一層薄薄靈土便生成在周圍,他將之收集起來,打算帶去白岐山那邊,給山洞裡的那些靈植用上。

白岐山一帶水土肥力甚至比不上青台山後院,若非靈液一直滋養著,恐怕根本不足以支撐靈植生長。

而靈土無疑能減輕對地力的負擔,有時他來不及新增靈液,靈土多一些也能讓靈植們撐得更久。

實際上,如果不是手頭收穫的靈石不多,還需要大量實驗,他早就提起一批去白岐山埋下了。

“可惜精神之種無法在靈石上種植。”

靈石本質和靈源有些相似,都是靈氣的聚合物,不過一個固態一個液態,而靈氣對精神之種的用處屬實不大。

精神沉入,來到泥丸宮內。

小了許多的天石包裹之間,一粒種子飽滿圓潤,卻仍舊沒有破殼抽芽。而在一旁還有一粒種子存在,只不過顯得虛幻了些,沒有前者那麼凝實。

陳嶼看了眼,繞過到後面,元神體修補得七七八八,基本痊癒。

銀芒流轉四周,在泥丸宮內騰起一圈圈銀灰霧氣,如雲浩渺。這些精神力所化的力量在被元神體吸收,令元神不斷的恢復著,到了今時今日,他有所感知,其實已然可以再次填入意識,出入內外,探索天外與內景。

不過或許是之前那一遭來得太狠,即便嘴上說著不怎麼在意,無關痛癢,可硬生生大半月無法動用元神,花費海量精神力去修補,損失是實實在在的。

故而陳嶼此時在想,能不能有辦法讓元神體更堅韌些,不那麼脆弱。

“精神力已有數次強化,再想提升下去除非有新的對症靈植,或者研究出新的精神淬鍊法門。”

暗自搖頭,兩者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而且需要運氣和時機。轉而他又想起另一點,既然精神意識以肉身為基的話,那麼肉體方面的變化或許能對他所想要的有所反饋。

而眼下身軀最大的變化便要數就在近段時日會發生的‘圓滿’以及‘蛻變’。

法力、精神意識、靈性等都有與之牽連,他有預感到時收穫或許會超出預料。

看回眼下,陳嶼將落腳點設在元神身結構上。

當初捏元神時只將意識念頭投入,混合精神力與固化的核心碎粒一起凝聚。在組成與構築時並未過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