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精神力的蛻變,他能看到更多細節,許多時候無需等待太久便能找到一些不太明顯的變化——除非物件是如小鹿這般的大中型個體。

何況還有洞悉術,不過這門術法需要將收集的資訊分類,否則一股腦傳輸令人頭疼,尤其動物各個組織層面要比死去的木板複雜得多。

此刻,他僅以精神掃過,每一寸都顯露無疑。

“沒有變化。”,不動聲色,陳嶼取來另外兩條蚯蚓,餵食果肉,桃果的吸引力無疑不小,碾成碎沫後很快被對方吸食。

又等了會兒,不放過任何角落,他確認最細微的變化都沒有後,將新的果肉碎沫灑落在已經滴過果汁的蚯蚓身上,觀察二者的結合會否導致新的變化。

……

時間轉眼過去兩日,山頭彷彿掛了層紅霞,煞是奪目。

院中,陳嶼寫寫畫畫,手中不停,直到將最後一頁小冊子擠滿字跡後才緩緩停下來,撐著指節噼啪作響。

試驗很順利,他望向院外,兩日裡在水池便蹲坐許久,大半時間都面對著那些魚蝦蚯蚓,法力精神消耗一空,稍加恢復後又繼續投入其中。

好在最後結果不差,陳嶼攤開小冊子一頁看去,目光轉動,這幾日來的百多次試驗有不少推測猜想,結合種種現象與結果,到今日成功讓一條米蝦有了意識凝聚趨勢時,標誌著整個實驗的結束。

單純用變異桃果能做到這點,無論時間還是精力都要少費許多——經過驗證這些桃子確實有點化個體意識的能力。

但這次不一樣,陳嶼除了一開始用了些果實外,之後的試驗都未使用,最後凝聚米蝦意識靠的是他從桃果作用過程裡解構出的手段。

不過差了些東西,所以效果一般,那隻米蝦照舊渾渾噩噩,比當初剛誕生意識的黑魚還要懵懂。

陳嶼將其挪到了一口小水缸中,安排了幾隻小蝦做伴,保持著日常觀察。即便以短暫壽數來看其一生大抵都沒有徹底開化的可能。

“意識化精神,是一種純化過程,同時意識也在分化,那些被排除在精神構成之外的,促進了個體大腦的發育,令智慧有了萌芽。”

陳嶼咕噥了句,這樣看來,精神佔比越高,意識遺留下的益智因素就越低,這種情況下反而不會有智力暴漲的可能。

因為大部分都被拿去凝聚精神力了。

當然,無論多寡,對於化生精神之前都是一次提升,難怪他覺得自己最近思維愈發通透,其中或許就有精神層面第一第二兩次蛻變的緣故。

陳嶼轉念又想到,能否控制這個轉化過程?答案是可以。

不過已經轉化完成後的現在無法再逆轉了,而且桃果中這種阻斷物質不多,即便將剩餘幾棵變異桃樹果子全數提取了都湊不了多少,估計只夠那條米蝦用?

何況精神力本身也能滋潤大腦,日積月累下對神經方面有不小提升,強行壓低精神力所拔高的智慧,說不定還不如花個三五年蘊養腦袋收穫得多。

即便不打算如此做,陳嶼對意識和精神的理解再次深入幾分,前跨半步,走到了更深層次,不再像之前那樣淺薄。

一番試驗,蚯蚓被他裝在了竹筒裡準備下次去石潭那邊釣魚用,至於池中魚蝦們則安然放養,都未聚生意識,如果硬要的話不是不能,沒必要罷了。

總不能養一群蝦兵蟹將出來,他又不是海王。再者用處實在不大,這次試驗只是為了解決某些問題,弄懂了自然無需再浪費精力。

將小冊子收好,最近餐食霞光日益熟練,除開一些特定時刻,平日裡有空閒也會或多或少吃上兩口。

丹田外氤氳發光的法力越加壯大,想來再過不久就能滿足最基本的燒錄需求。

在竹片上篆刻書寫,這本冊子便用不著了。

他打算謄寫之後,往後的一些試驗記錄都用竹簡,山上紙張不多,竹子管夠。

“說起來,不知靈植化後的靈竹又有何等效果,對篆刻是否有幫助。”

數月前陳嶼採挖竹筍時從山後移種了部分山竹,早前因為靈液不足並未過多打理,後來元靈根成熟,日夜澆灌不輟,如今已然快要長成。

一串串微黃帶著粉色的細長竹實墜在竹條枝椏上,有清香裊繞,久久不散。

竹米,通神明,輕身益氣。

至於是否如此他不知道,長出竹米的僅有兩株,剩下幾株依舊青翠,適合片了做竹簡。

“聽說竹子開花結果五十年一遇,之後竹林會成片死去,不知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