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雷擊木?(第1/2頁)
章節報錯
道境,在陳嶼看來,與其說是修行境界,更像一種頓悟之境,只是頓悟深度和效果的不同,故而有所劃分。
迄今為止他初光、大定兩個境界都有涉獵,放山下怎麼說也是一方道子、大宗嫡傳的水準,甚至絕大多數道士都只聽聞而不曾眼見。打心底裡不相通道境存在而覺得只是前人臆想的大有人在。
可實際上,陳嶼確實踏入了數次。
雖然每次都有些因緣際會,不過那種感觸、無比契合道經上記載的境地無疑便是道境——這也是如今他所有直面過的超脫凡俗之力中,唯一一個不是隻看道書記述相似便挪取來用的。
和靈氣、炁、胎息、精神力等完全不同。
“前輩先賢也曾步入此間。”
在到底如何判別是否涉足一方面,陳嶼有無垠意識海依託驗證,只要那片海域浪濤寧靜時便意味著他已經跨入道境。
那麼那些前賢又如何確定?
仔細想來倒也不難。無論初光還是大定都能算作頓悟,那般霎時間醍醐灌頂的奇妙,經歷過一次便難以忘記。
初光時讓他得以見到意識中的那團廣球,最後從中蘊養挖掘出了精神力。
而大定……則為他三法合一,創出內採呼吸術以及跨入內採食炁境,步入真正的修行之路打下了基礎。
若無那次落霞巖上的入定,雖不能說定然無法存進,卻也失去了很多靈感,進度無疑會推遲許久。
這次亦不例外,在雜燻草製成的香柱下再次跨入大定,腦中靈感迸發,往日種種想不通透的問題好似迎刃而解。
這感覺,就像第一次吃蘭庭神果時精神力得到增幅、智慧洞開時一般。
當然,現在再去吃神果已經沒了那時候的感覺,畢竟數月裡精神間的差距有如雲泥。再品嚐便只剩味道鮮美四字。
不過,據他了解,在道書有所記載的事例中,對於前三個道境言盡詳細,各種佐證頗有不少。然而到了驚蟬、龜息時卻言辭閃爍、模稜兩可。
這也可能是他沒能看到大派大觀真傳的緣故,外界流傳的典籍對此記錄不夠詳盡不足為奇。
只是陳嶼偶爾也在猜測,或許和道門其餘所述的種種類似,這兩道境並無人真正踏足過,只能對其設以幻想。
如此一來,說不準根本就不存在坐忘以上。
他尚未斷定,這些不過是偶然間的瞎想罷了,有或無都無所謂,道境於他而言更多還是在那片無影意識海上,能撫平波濤,讓巨網呈現。
看向尚在燃燒的案香,青煙徐徐,陳嶼眸光不定,似在思量。雜燻草可以多種一些,其果實制香後對精神作用暫且不去談論,單單在入定方面便足矣讓他重視。
前提是真能重複實現跨入道境。
按耐紛亂念頭,他閉目盤膝,繼續吞吐周圍隱隱飄蕩的清香。
……
八月八日,山道通暢後的一天,一道身影飛奔起躍在山間。
身形飄逸,靈動非常。
陳嶼揹著簍,打算入山一趟,摘採一些祛溼寒類藥草的同時,看看山林野外的情況。一遭暴雨外加山崩滑坡,引起了他的警惕,去山裡逛一圈,尤其靠近道觀這一片的山石,無論上下左右都要摸排探查清楚,存乎在心,以免突如其來時才驚慌失措。
順帶的,他還準備去那處塌陷山地瞧上一瞧。
那一日,雷霆肆意,大雨瓢潑,山崩之景至今依舊餘留心頭,動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