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練與養(第1/2頁)
章節報錯
習練肉身,山下相關武藝頗多,不過精深可稱玄妙者大都只存於那些大派,小門小戶少有傳承。
略有耳聞的,譬如虎暴訣、元玄淬體功、明玉經等等。
陳嶼不做他想,這些功訣看著形式各異、內容不一,然而武人煉體始終離不開筋骨皮三樣,或是外力抗擊、或是大藥烹煮,太過激烈的同時效用反而不大。
雖然尚未一觀,但他不覺得這些法子能適合自己。或許對常人確實有用,可落到這具已然蛻變一次的身軀上,實在不知還能收益多少。
至於道門……
五禽戲、八鍛錦、六字行氣訣,諸多功法在腦中轉過,前身的記憶外加自己在方臺閣中閱覽所見所聞,於此大抵還是知道一些的。
可得法無門,閣中的書本上僅有隻言片語,不成體系,真正的練法還得去找對應的門派道統才行。
“五禽戲好說,外家法誰都可以學。”
山下時,和一些道友論道,偶爾涉及武學護道方面,五禽戲這門流傳多處的法門自然提及次數頗多。
和前世那個五禽戲相似又不同,分為內外兩種練法,外練法重形不重意,內練重意兼煉氣。
此法淵源出自合煞,在道門道士眼中可以採氣合煞的內練法無疑更具精髓。
於世人而言,能磨練內府的法訣都可稱得上不傳之秘,縱使五禽戲由一些原因而流傳多派,他一屆也著實難以取得。
相比之下,只涉及拳腳動功的外練部分就容易得到一些。
而陳嶼所缺的正好是對肉身的發掘方式,他少的是方法。在自己的路沒走出多少的情況下,適當瞧瞧旁人的路,的確簡便些。
不過需要考慮到的是,他體內元血磅礴,氣血沸騰下幾乎能凝實化物!這已經是其它武人十年數十年乃至一輩子可能都無法企及的地步。如此強大的肉身,真動用了外練法門,估計用處不會太大。
甚至幾近於無也不是沒可能。
一切回到最初的關鍵,陳嶼的肉身隱隱間有了超出常人的變化,無論元血還是胎膜,抑或蛻變之後的五臟內府。這亦是他想要進一步挖掘的原因,否則空有寶山而不得其途。
“用處應該還是有的。”
經過認真考慮,陳嶼覺得他的身體目前還在‘正常’範圍,一般的外練法門哪怕效果減弱,至少也能添作參照。
……
武功在練,內採亦是不停。
如今,他定下自身為採炁,考慮到原本內採胎息、精神力揉雜為炁,後來多了服食靈氣以壯大炁機之能,統而論之又可稱之為內採食炁。
幾經摸索,數月體會下來,加之有青靈根服用輔助,體內的炁日益盈滿。陳嶼雖然依舊摸不著頭緒方向,但大體還是對之後的路有了一些想法。
念頭雜亂,然無論武功、修道,在剝開招式、功訣、理念等等外衣後,內裡卻是萬變不離其宗:
一曰練,二曰養。
練炁,非指煉炁,後者太虛,存在神話中難以確實尋覓,雲鶴觀中關於煉炁法門更是少之又少,至多有些淨明、合煞的皮毛在手,供他翻閱解讀。
此道暫無前路,宛若空中樓閣。
於是乎,陳嶼將注意放在了其它。練武大半年,自身功夫已然不差,勁力通透周身、腑臟蛻變、內練亦可稱圓滿。
於此來看,除了沒能度過龍虎關、收發化勁外,他與江湖上的二流乃至一流高手們並無多少區別。
甚至靠著遠超其餘武人的氣力、耐力以及精神、術法等因素,未必不能逆伐一二,戰而勝之。
但他看重的卻並非這點。
練得如何不重要,如何練才關鍵。
皮膜血肉骨筋,縱使未成化勁,如此習練之下身體的每分每毫都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