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道士下山(啥也不求(๑˙ー˙๑))(第1/2頁)
章節報錯
常言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就如陳嶼此時這般,彎彎繞繞好不容易下了青臺,沒走多遠又見一座山巒擋在眼前遮住去路。
“小道長,可是這青台山上雲鶴觀李道長高徒?”
遙遙的,有青牛掃著尾巴,一邊嚼動嘴裡嫩草,一邊馱著個半大娃娃向著他的方向行來。
陳嶼看去,旁側還有一老者頂戴斗笠站在田裡,手中牽著牛繩,走到近前,操著一口本地方言問了句。
繼承了記憶的他讀寫聽都沒問題,偏偏在方言上有些困難,於是用了官話,也即是這世界的雅言。
“老丈有禮了,家師正是姓李,敢問老丈是?”
陳嶼沒有怠慢,瞧著老者模樣少說也得五六十,在這個世界已然算得上相當高齡的長輩。
適當地表現出幾分恭敬的同時,也有些摸不準眼前這位與老道士的關係。
下一刻卻見老者連連擺手,笑到:
“小道長可莫拘禮,當初李道長沒少幫山下村寨的忙,若不是他,咱這青台山下十里八鄉二三十個村子,哪個又能安穩過活這許多年?”
老者說話利索,不僅中氣十足而且頗有條理,全不似一個鬚髮皆白面頰瘦黃的鄉下老漢。
只聽他又說道,“前些年還經常上山聽李道長講道呢,只是後來年紀大了,這腿腳哆嗦得厲害,山是再也爬不上去了。”
說到這,老者似有些感慨,看了眼不遠處的高山,彷彿還能望見山上那座道觀般,定定出神。
青臺附近的道觀廟宇有不少,但在老者看來還是那位雲鶴觀李道長的道學最是厲害,各種道家經典信手拈來。
可惜沒能在道長仙去之前再聽一回。
之後兩人又趁著天色尚早站在田埂邊閒聊了幾句。
大青牛望了眼,埋頭繼續啃食青草。
牛背上的娃娃左顧右望,時不時伸出小手在空中抓搖,朝著遠處田野裡草實上盤旋翩翩的蝴蝶咿呀叫嚷。
據老者說,他家就在山背後一個叫雲古的村子裡,世居在此,祖上還出過兩位手藝人,一位木匠,一位石匠。
不是木工石工,而是有著師承的匠。
兩者的地位和養家餬口能力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前者下九流,後者走哪兒都有口飯吃。
那位石匠便是老者的父親,曾經還參與過雲鶴觀的搭建。
“那時候日子還算安寧,廣庸府還叫廣平府。哪像現在,唉……”
老者的父親向道,當初雲鶴觀初建時還自帶乾糧上山幫工,連帶著當時年歲不大的他也被捎帶上一起出力,幫著搬石頭運木料。
陳嶼在一旁聽著,這些事前身記憶裡倒是沒有,老道士也講得不多,當然也可能講了但前身那個榆木腦袋根本沒記住。
不過不管如何,聽著老人一字一句敘說著往日,他倒沒有半點兒不耐,反而聽得津津有味。
期間陳嶼也偶爾接過話頭,因為看出了老者受到父輩薰陶,對於道學經理一樣很是嚮往,於是插入的大抵是些從道經書本上看來的寓言詞句,再時不時拽上兩句文鄒鄒的話,一時間兩人談得很歡暢。
哞~
哎喲!牛角輕輕頂了下聊得入了迷的老者,打斷後的兩人轉頭看去,這才發現牛背上的娃娃不知何時已經半個身子都傾斜在外,彷彿下一刻就要跌落在地。
自己卻不覺,還張牙舞爪對著四下紛飛的蝴蝶抓弄玩耍。
老者心頭一緊,連忙接過來,捧著娃子的上身抱在懷裡。
“水娃你個不小心的!差點兒摔著,真要摔在地上,屁股就得開花咯!”
一邊逗弄,一邊輕聲細語地‘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