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現在人們都已經適應了團體求生。”

“有些摩擦是難免的。”

陳曦隨手點開一個論壇。

自靈氣復甦以來,網際網路便迴歸了它用於快捷通訊的本質。

人們的共同話題只有一個:怎麼活下去。

點開西川市的專欄,確實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南郊出現火併現象,出現大量人員傷亡》

《市區內兩大避難所交手多日,只為劃分地盤》

甚至不同的避難所都有自己的“官方號”。

大家顯然已經適應了這種抱團求生的方式。

為了自己安身立命的避難所,在網上重拳出擊。

“你們就那十來個人,囂張個屁啊。”

“呦呦呦,只有一群傻大個,連根燒火棍都沒有,你們叫什麼呢?”

“一群人有個聚集地就覺得自己可以了是吧?”

“連個安全屋都沒有,狗叫什麼?”

“你有安全屋了?”

……

下面的評論吵得不可開交。

一條清晰的鄙視鏈已經成型:

沒人沒地盤的小團伙→有些地盤和武器的組織→有重武器的安全屋→武器人手齊全,有掠奪資源能力的避難所。

其中,得到了陳曦少量武器的大李站在西川市的最頂端。

畢竟對於常人來說,這可是唯一能在天兵面前自保的手段。

“快看,三大避難所發任務了!”

論壇的置頂訊息重新整理,所有在網上對噴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停嘴。

《李氏避難所釋出任務:搜尋北郊物資》

《王氏避難所協同李氏避難所前往北郊》

《張氏避難所召集人手探索南郊》

“我們組織報名!”

“武器是自帶還是統一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