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道印區別(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想起他這一脈弄出來的印,楊墨就覺得有些牙疼。
雖然他不想提這件事,但竹青山問了,他作為傳道受業解惑之人,還是要說出來了的。
但一想起這印,就不由得嘆息一聲,說道。
“我們的印,可以蓋在我們本門的符上,但蓋在非本門符上,就會產生衝突。”
“而我這次要做的事,用自家傳承靈符有點浪費了,就想用一些其他靈符,而借印的目的,就是讓符的威力強大。”
竹青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忽然問道:“先生,您說我們這一脈的道經師寶印跟其他門派的靈符衝突,這又是為何呢?”
楊墨沉吟了片刻,說道:“是因為其中核心理念不合,具體原因,我也沒仔細去深究過,但我可以告訴我們一脈跟其他道門的道經師寶印的核心是什麼。”
竹青山連忙點頭,說道:“先生,道經師寶印的核心我聽文才師叔講過,這個我知道。”
“那就說出來。”楊墨笑著說道。
竹青山想了一下,說道:“《道教義樞》卷一雲∶‘一者道寶,二者太上經寶,三者大法師寶’,不知學生說的可對。”
楊墨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又有一種說法∶‘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謂師寶,以氣感應是謂道寶,妙文示法是謂經寶’。”
竹青山連連點頭。
楊墨又說道:“而我們的道經師三寶,更趨向於第二種解釋,大道自然為道寶,所謂的道,就是大道,大道是萬物本源,無極之前,混沌初生,高於萬物,而又存在於萬物。
本經樞義為經寶,所謂經,就是天書,觀天地而成經,此經並無意,主要的作用,並不是繼承前人的思想,而是讓你學會怎樣去觀天地開闔,以成就自己的思想,為之本經。
所以,很多人同時學習這一門傳承,最後所走的路,千差萬別。
要說相同點,就是根據自己的本命,形成最適合自己的,與自身契合度很高的,而且不忘本心的道途。
就比如,我學了本經樞義,跟你學了本經樞義,以後走的路不一樣。
而所謂師寶,我們從不講個人崇拜,也從不高看誰一眼,也從不將誰給看低了,所以,這個師寶,不單單指自己的師父,而且還有萬物自然,講求師法天地,師法自然,三人行可以為師,萬物無不為師。
只要能讓我們有所長進的人或者物,都可以當做老師。”
楊墨說到這裡,看了一眼早已聽的雲裡霧裡,而且還有很多不明白的朱青山,就淡然一笑,問道:“你可聽明白了?”
竹青山點了點頭,說道:“弟子是聽明白了,但···”
稍微猶豫了一下,又繼續說道:“弟子有一點不明白,還望先生能夠解答。”
“講。”楊墨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
弟子學習,最怕的就是沒問題,有問題是好事,就說明有主動思考的能力,這正是他這一脈弟子所需要的。
也是往這方面培養的。
若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那‘後來者居上’,豈不就成了一句空話?
就見竹青山頓了頓,問道:“先生說萬物皆可為師父,無物不可以為師,我若是跟石頭學習他的堅硬剛強,跟大樹學習它的默默生長,跟您學習,跟文才師叔,秋生師叔,甚至九叔,阿威隊長學習,學生可以接受。
不要說這些,就是跟青竹學習也不是不可以,但有些人是弟子的仇人,弟子怎麼都覺得接受不了。”
“呵呵。”就見楊墨搖頭失笑一聲,說道:“那就說明你有分別心,讓仇恨佔據了心性,才會產生這種想法。”
竹青山心中一動,覺得也是這個道理。
而楊墨又繼續說道:“他之所以能讓你產生仇恨心理,就是因為以前他手段比你的高,比你厲害,才會給你心理留下仇恨,但這仇恨在人家眼裡什麼也不是,先不說仇恨如何解決,現在就說手段,他都能讓你產生仇恨,難道你就不想知道他比你強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