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誦讀經文,楊墨只感覺精神都像是在沐浴之中,洗淨了一身汙垢,身體都輕快了許多。

經文中的真意,配合呼吸以及觀想之法,身體慢慢的隨著誦讀經書而改造著。

楊墨也同時細細的感悟其中妙用。

果然很全面。

調和三魂,錘鍊七魄,除去三尸,安和六腑,五臟生華,色返嬰孩,百病不能傷,災害不能幹。

身體百神,都能得到全面鍛鍊。

感召外氣而內養,以心合神而養百神。

簡直就是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當然,這也是《黃庭經》難以修煉的原因之一,因為太全面了。

在這些方面,跟他這一脈核心思想很接近。

他們這一脈認為,天大地大,人亦大。

天地生萬物,而為人最靈。

人身是天地的一個縮影,人身的每一個部位,都跟天地一物對應。

日月對應雙眼,天之五氣對應身體五臟,六腑同樣有對應之物。

甚至牙齒,舌頭,喉嚨。

《黃庭經》雲:“至道不煩決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

發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壟字靈堅。

耳神空閒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倫。

齒神鍔峰字羅千,一面之神宗泥丸。”

也就是說,神只是擬人化的東西,只是天地的一部分,並非是某一個已經有自我人格的生命體。

但有一點,《黃庭經》核心修煉之法,跟他一脈的核心思想是不一樣的。

經書中認為,想要修煉,就必須感召天上的神靈,讓神靈加持,然後推進修行。

而楊墨這一脈認為,人生於天地之中,以人身最為尊貴,修煉只要感召外氣,引入身體,就可以做到以天地為爐,運化自身,從而達到修煉的目的。

至於感召到的百神,只是天地之中的一種物質,是屬於天地間所有眾生的,而不是屬於某一個個體掌控的。

只要有向道之心,皆可用此物修煉,與天地合一,天地加持,同時道韻也會反饋天地之中,互相推行運化。

他覺得他這一脈的核心思想並沒有錯,他的理解是,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而神道,只是依附於人的存在,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來主宰人。

但很顯然,他這個思想用來修煉《黃庭經》去不能盡全功,只能修煉一半。

因為天地之間的很多氣,被冥冥之中的存在所把控,而這些存在,最終的歸屬是道門所認為的天庭。

也是其他道門自常有的認識,認為天庭是存在的,天庭是最高的主宰,可以主宰一切,甚至是人。

他們來感召天庭,讓掌控天地各種權職的存在來加持,以輔助修煉。

而他這一脈,不承認天庭的存在,尊大道為萬炁源流,以人為本,認為人才是世界之中最尊貴的,神道,仙道,鬼道,最終都是以先天道體來修行,一切都是依附於人的存在。

這樣以來,就造成了這樣一副修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