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雨越下越大了,這裡是我的故鄉,難以想象我曾在這個多雨的城市裡度過我庸碌無為的一生。

“先生,你能幫我籤個名嗎?”

蠻可愛的小姑娘,大概是從我脖頸上掛著的那枚玉墜上認出我的。

我接過她遞來的相片,在上面簽上我最近二十來年的新名字,象徵性地對她微笑著說了句“好好學習”之後,我收起傘,走入略顯擁擠的大巴車。

這是我經歷過的第四千六百八十二次人生,和具體時間的誤差大概有兩位數左右。

應該沒三位數,因為活得太久而陷入瘋狂的那些歲月,應該只有八九百年左右。

我呢,在最初的人生中應該是個普通人吧,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生,普通的大學,普通的工作,和大多數不知道日子怎麼過的年輕人一樣,在父母的要求中匆匆忙忙地找了個妻子結了婚,有了孩子,最終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漸漸彎了腰,白了頭,像是完成任務一樣,最終在一場突如起來的疾病中無可奈何地閉上雙眼,在灰白色的長廊中迎接死亡。

之後的第二次,第三次人生,大概是場意外?

第二次睜眼時還沒搞清楚狀況,只記得那時所有想說出的話語出口都變成了啼哭,等了不知多少時日後終於能夠睜眼,看到的卻是本該離去多年的父母。

年邁其實是一種疾病,它介乎於心理和生理之間,是由逐漸升騰的無力感引發出的孤寂,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的頹唐,是一切都開始褪色後的彷徨。

至少在我看來,老化的本質,就是人類在接受自己即將離世的現實之後,潛意識裡讓自己不再留戀世間的一種做法。

有一說一,挺窩囊的,和那隻吃不到葡萄的狐狸沒什麼兩樣。

至少在我獲得第二次機會後的第三年,我就擺脫了這種心態,成功讓自己變回了曾經那個對什麼事都遊刃有餘的年輕人。

第一次重生,因為眼界和思想都還只是個偏僻小城中的小市民,我從三歲起就抱著高中的教科書死讀生啃,學習各種知識,事實證明智商這種東西還挺玄學的,上輩子拼死拼活也只考了個普通大學的我,這次居然真的在第三次高考,也就是我十二歲時考上了首都的大學,一度被媒體稱之為“楓城神童”。

之後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折騰,因為知道未來基本走向的原因,在我畢業,成年之後,靠著投資多少掙了點錢。

我過上了揮霍無度,醉生夢死的日子。

這種生活真的很沒意思,但很可惜我在人生中第二個三十歲後才發現這個事實。

我開始環遊世界。

用了五年,踏遍了每個角落,淌過了每條大河,遊盡了每片山野,窮到只能喝山澗的深村,奢華到以香檳代水的綠洲,終年無法落地的海船。

在旅途中,我見了太多東西,有時候倦了,便在某座寺廟,或者教堂裡靜修個幾生幾世,妄圖參透世間的本質,但最後的結果大都是些無意義的頓悟,佛者不能渡己,神仙無法救世,在發現所謂的信仰只是那些壽命有限的普通人用來說服自己安詳離去的成癮劑之後,我就燒了那間名家打造的金身羅相,從此不惑天象,無念神佛。

事實證明,人活得太久,就不算人了。

我有時候會去那些充滿戰亂的國度當個無惡不作的大軍閥,率領著一眾未受過教育的狂信徒們一路向西,期間屠戮婦孺,欺殺百姓,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最後的結局往往都不會太好,有時候被敵人暗殺,有時候被友軍背刺。

我在所有國家都任職過高官,我清楚每個國家上不得檯面的陰詭手段,我曾親手送走了無數陰險狡詐的野心家,也曾帶著一群內心充滿信仰的有識之士打破規矩,守護正義。

所以,我其實是能逃過那些懲罰的。

但是那又如何呢?

反正死後的下一秒我又會重新從母親的懷抱中甦醒,再次為了呼吸而發出尖銳而悠長的啼哭。

我已經不算是人了。

人是註定在庸碌中死於病痛的一顆齒輪,是“文明”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他們每次呼吸都是為了文明能夠延續,每次自以為是的心動都是自然的遺贈,每次荒唐的選擇都是獸性和理智間互斥而誕生的惡果,是傀儡,也是基石。

說真的,作為個體,我已經和文明站在金字塔的同一層了。

我不死不滅,不老不朽,通曉古今,掌控未來。

我都算是一個“神”了。

“那個...年輕人,能給我讓個座嗎?”

抬頭,一個老太太站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