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那自然一個個老實得很,可趙宗全憑什麼?不就是因為禹州離京城最近嘛?

所以這各地宗室,自打立儲詔書下了之後,那是鬧騰得很,一個個的都要找點事幹。

本以為官家還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慢慢的做權力交接,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如今官家重病,一下就把計劃打亂了,這一切都要重新來過,思來想去。

只能是請大娘娘,到時候垂簾聽政,以壓制各地宗室,雖然知道這有損自己的威嚴。

但是趙宗全最後也不得不答應下來,因為他知道,自己這皇位來的太過容易。

尤其自己還是太宗一脈,這就讓各地宗室們更加不滿了,迫於無奈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而大娘娘一聽內閣的意思,也是心動了,又聽到說是趙宗全也同意了。

於是這位大娘娘,欣然同意了,內閣關於她垂簾聽政的請求,並做好了準備。

此後這一個月,趙宗全算是做到了,一個孝子該做的一切,在床邊伺候了一個月。

而此時的袁文殊則是在考慮,自己到底該怎麼躲過這場危機,因為馬上到來的皇考之爭。

到時候到底該怎麼站隊,這就是一個大問題,因為不出意外,到時候英國公那邊是一定會同意的。

雖然因為自己的關係,鄒家大嫂子並沒有死,可英國公府和鄭家本就是有婚約的。

這到頭來,也算是聯姻成功了,既然成了姻親那就必然會同意的,那到時候自己該怎麼辦?

其實要是原來還好,壞就壞在自己這一身富貴,可都是永興帝給的,就算永興帝后來算計自己,那也是自己自找的,怨不得旁人。

這可就尷尬了,到時候自己一旦站在禹州這邊,那一個忘恩負義的名頭,可就戴在自己腦袋上摘不掉了。

雖說這麼大的事,西北到時候一定是秦國公拿主意,但是這事關鍵不在西北,而是在自己的選擇。

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躲出去,最好是邊疆有點戰亂,這樣自己好藉口躲出去。

到時候自己不在京城,他們總不能讓自家娘子表態吧?所幸還有時間,倒也不急在這一時。

其實這就是先知的煩惱了,有些事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也只能是他自己想辦法。

這想出來了還好,一旦想不出來,那可就有的煩了,就像這次一樣,這就是最大的煩心事。

偏偏還沒有辦法和別人說,所以明蘭最近就很奇怪,自家官人這是怎麼了?

這剛剛封了侯,按說正應該是高興的時候,可是怎麼看著,像是有什麼心事一樣,只是這官人不說,自己也不好問吶,到時候自己一旦問了,那不是給官人出難題嗎?

有些事情,該來的還是來了,永興三十二年九月初八,在位近三十三年的永興帝,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