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孫兒之所以這麼篤定就是因為,各方面都合適的人選,只有邕王和兗王。”

“若是有其他合適的人選,這文官們,就不會讓官家二選一了,而是會把所有合適的人都一一列舉。”

“畢竟官家這勉強也算是禪讓,選誰當儲君都可以,邕王和兗王,之前不也是被養著的嗎?”

“既然他們有機會當儲君,那其他人自然也可以,可為何只有邕王和兗王呢?”

“這說明哪怕是有其他人選,那也很不合適,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的通。”

“再加上經此一亂,官家的想法必然會有所變化,到時候反而是太宗一脈的機會最大。”

“而且官家此時的想法,和他之前可是有很大不同的,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官家對孫兒的態度上。”袁文殊道

“敢情你小子還知道啊?我以為你不知道呢。”劉威打趣道

“祖父您取笑我了不是?孫兒這不也是吃一塹長一智嘛,之前孫兒行事,確實是孟浪了。”

“不過正是因為孫兒之前的膽大妄為,讓孫兒確定了現在官家的想法,官家現在就想著留一個好名聲。”

“他想留住他三十年的文治武功,他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因為這是他唯一能帶下去,見先帝的東西了。”

“這也是他為何,會容忍孫兒的根本原因,官家寧可算計以後,也不願現在動我,估計是怕祖父您吧?”

“直到現在孫兒才明白,官家當初為何會忍下來,想必就是因為他了解您,知道您不是個守規矩的人。”

“想來也是,您雖然這些年不在乎您的體面,但是您最注重規矩,誰又能想到。”

“平日裡最注重規矩的您,其實是最不守規矩的那個,要不是您給孫兒解惑,孫兒現在也是被矇在鼓裡啊。”袁文殊感慨道

“哈哈,這人吶,都有秘密,老夫本來,打算把這秘密帶進棺材裡,沒想到今日竟然沒忍住。”

“不過說了也就說了,老夫此時到有種放鬆的感覺,這有些東xz了一輩子,這一說出來,還真是渾身都輕鬆了許多啊。”

“你小子是想說,到時候,官家在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會選擇自己的名聲?”劉威道

“祖父您英明,其實孫兒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官家想報復,他想報復文官們,尤其是內閣那幾位。”

“當年官家最後一個兒子夭折,那幾位可沒少說立儲之事啊,當時官家正處於喪子之痛。”

“那幾位這時機選的可不太對,所以最後,餘家那位因此回家榮養。”

“孫兒也是基於此,覺得這位官家,最後會出人意料的選擇,還位太宗一脈。”袁文殊道

“你說得倒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就是牽強了些,你就憑著猜測,就敢派人去禹州,你讓老夫怎麼說你好啊。”劉威道

“祖父,這種事情哪有定數啊?有些時候就只能跟著直覺走,反正現如今官家算計著以後,所以也不會有什麼危險,此時若是不試一把,那孫兒是不會甘心的。”袁文殊道

“痴兒,你為何要執著於此呢?我們西北怕過什麼?你想過沒有,就算以後,真的是禹州那位登基,於你而言又能如何?”劉威問道

袁文殊聞言一時愣住了,是呀,自己為何會執著於此呢?自己只要平了這場叛亂,好處自然少不了。

自己到底為什麼執著於去禹州呢?哪怕自己真的去了,能比的了顧廷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