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行禮後就都散去了,永興帝此時走在前面,而其他被點名的人,則是緊隨其後。

看著官家走遠,這朝會上剩下的人心裡都鬆了口氣,不怪他們如此緊張。

剛才的情形可謂是一波三折,本來好好的西南大捷,很開心的一件事情。

沒想到後來急轉直下,看著站立在原地,沒有絲毫動作的吏部尚書,群臣都是心有慼慼。

畢竟剛才的場面實在是太嚇人了,堂堂吏部天官,竟然差點因言獲罪,這誰能想到啊。

還是趕緊回家,讓妾室安慰安慰自己才是正理,可不在這站著了,怪嚇人的。

葉奇此時也是一陣後怕,他實在沒想到,秦國公反應會這麼大,其實說起來也怪葉奇倒黴。

畢竟誰又能想到,除了戰馬交易的事情之外,袁文殊還有個劃線而治的計劃呢?

這前期工作剛剛開始,此時把袁文殊調回京,那不是前功盡棄了嗎?所以秦國公堅決反對。

至於為何官家也想袁文殊回京?那還不是因為官家不想冒險,他現在只想著平安。

不想在自己的任上出現任何意外,本來他就無顏面對歷代先帝,因為他沒兒子的原因,要把他們這一脈的帝位讓給別人。

他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東西,就是這三十年的文治武功,他實在不想,臨了臨了再出了意外。

可這是於國有大用的計策,他又不好明著反對,只能是暗地裡推波助瀾。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秦國公的反應居然如此之大,這就讓他的小心思落了空。

這也是他一散朝,就把人都叫去的原因,因為他知道躲不過去了,既然早晚都要商議,那又何必拖延呢?

到了御書房之後,永興帝給大臣們都賜坐後,直接道:“今日召集諸位愛卿來此,是有件大事要和你們商議一下,這個中的緣由,就由秦國公你說給他們聽聽吧”

“臣遵旨”秦國公起身道

然後就開始說起起了袁文殊的計劃,而隨著秦國公的話,其他人的臉色在不停地變化著。

要說在場的這些人,那都是官場裡摸爬滾打的老油條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更是他們的基本素質。

之所以這麼不注意的原因就是,故意演給永興帝看的,有些時候,沉穩大氣並沒有什麼用。

推己及人,他們聽的時候就能想象到,官家當時,應該也是強忍著心頭的震驚。

那他們就必須表現出震驚來,要不然,不就讓官家覺得,不如他們了嗎?這可是官場大忌啊,他們又怎麼會犯糊塗呢?

而永興帝看著神色各異的眾臣,心裡也是止不住的高興,就得讓你們也體會一下,朕當時的心情。

難道永興帝不知道,他們基本都是裝的嗎?他當然知道了,對於一個用權謀奪得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