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思慮(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官家,就不會透過今晚這件事情算計自己了,按照袁文殊的估計,應該是繡衣衛打聽到了韓章的計劃。
而且應該和張興宗三人有關,官家想保下他們三人,所以才會不讓他們上朝,但是又不能讓人知道,官家下過旨意。
所以只能是,由一個合適的人選來做這件事情,其實只有袁文殊最合適。
一是雙方剛剛合作愉快,而且袁文殊背靠西北無傷大雅,二是可以藉機算計一下袁文殊,省的一天總給官家找事。
其實細算下來,自打袁文殊回京之後這幾個月,好像還真就沒消停過。
從齊國公府開始,再到練兵,再到康家的事情,細想想袁文殊這段時間,還真就沒有消停的時候。
也難怪官家會想著算計他,實在是有些人為官一生所經歷的事情,都沒有他袁文殊這幾個月的精彩。
其實袁文殊想的一點都沒錯,其實韓章他們密謀的當天晚上,官家就已經知道了。
畢竟繡衣衛可不是擺設官家看了繡衣衛送來的訊息之後,心裡也是異常的憤怒。
可是官家又無可奈何,誰讓自己沒兒子呢?底氣不足啊,這要是有幾個兒子,哪怕多一些也無所謂。
到時候大不了,就大臣和太后挑一位皇子繼承也就是了,可是自己沒兒子。
自己一旦去了就天下大亂了,所以永興帝一直都拖延著時間,就是盤算著自己能有個兒子。
可在立儲這件事情上,不是永興帝想怎麼做都可以的,朝臣是不會答應的。
前幾年發了一回狠,把餘次輔發配回家榮養已經是極限了,這次永興帝總不能,再把韓章發配回家吧?
畢竟永興帝還是要臉的,再說那畢竟是個念想,萬一到時候,真的沒有兒子怎麼辦。
所以對於永興帝來說,他現在要想辦法,不給韓章借題發揮的機會,所以他才會派人,傳旨給袁文殊讓他去攔住三人,不讓他們明日上朝。
因為張興宗是禮部尚書,到時候百官一旦跪拜逼宮,張興宗作為禮部尚書,必然要跟著添亂。
因為在事關江山社稷的大事上,張興宗不會因為個人利益而放棄,這也是為什麼,韓章會出這個主意的原因。
作為多年的同僚,韓章很清楚張興宗幾人的性格,但是同樣的,不光韓章知道。
官家也一樣知道,明日如果張興宗在朝上,那一定會跟著韓章一起逼宮。
如果不這麼做,他也就不是張興宗了,要知道,禮部尚書可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當的。
禮部尚書作為最清貴的位置之一,而且是首輔的必經之路,這個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要知道,大魏一朝文官的潛規則,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非翰林不得入閣,非禮部侍郎不為首輔。
要知道,韓章當首輔之前,他也是當過禮部侍郎的,不過就是個過度而已,韓章的政治生涯,基本上是在吏部度過的。
餘次輔之所以只能是次輔,就是因為他當年沒有在禮部任職,而是翰林院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