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章想明白了之後就開口了:“主意雖然不錯,但是選錯了物件,西北從來不是捧殺能對付的。”

“要想對付西北,就要打七寸才行,現在西北的七寸還沒露出來,上次好不容易露出來,機會還被袁文殊給破壞了”

“現在還是不要招惹西北了,他們現在,根本不是我們一家能對付的了得”。

“我們這次就是小瞧了西北,小瞧了那袁文殊那小子,他這次是在藉機報復。”

“上次他被官家給擺了一道,訊息傳的滿城風雨,但是之所以傳的那麼快,我們是有人插手的對吧?”

看著其他人都沒有說話,韓章就知道,他們應該都參與了,這件事情裡絕對有他們的功勞。

不過事已至此韓章也就不多說什麼了,主要是他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些人瞞著自己,在背後推波助瀾。

其實說白了,就是當時沒瞧上袁文殊,覺得他只不過是狐假虎威而已。

而現如今惹出了禍事來,他們到不說話了,這就很讓人惱火,他們惹得事,當然得他這個首輔負責善後了。

最關鍵的是,今日不光是損失兩個位置的事情,最大的損失是,答應了官家的那個要求。

當時為了保住何謙,迫不得已,自己答應了官家的交易,這是多年來的默契。

這就相當於,自己欠了官家一次人情,這個是要還的,有些人可能覺得,皇帝應該一言九鼎才對。

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大魏的皇帝,從來就沒有真正的一言九鼎過。

因為邊境勢力龐大的原因,歷代帝王,不得不想出內閣來制衡武將們。

可武將們也不是傻子,文官們雖然組了內閣,但是兵部是不允許內閣插手的。

先帝時,文官們也插手過兵部,讓武將們很是難受了一個時期,不過武將們馬上組織了反擊。

這次反擊聲勢浩大,西北,北方,就連先帝一手扶持的江南,都跟著一起動手。

那次的事情震驚朝野,整個大魏,都陷入了詭異的平靜當中,先帝更是寢食難安。

要知道,三家聯手是可以改朝換代的,所以當時先帝深夜召見了楚國公。

他們當時說了什麼,現在誰也不知道了,不過第二日,這彈劾六部官員的奏章就沒停過。

而且皆是言之有物證據確鑿,那次的事件,六部尚書換了四個,侍郎更是基本換了個遍。

袁大娘子的父親,就是那個時候榮休的,從這裡就不難想象,那次的事情到底有多麼的嚇人。

而之所以,會換這麼一大批的官員,當然是因為三家聯手之後,這些官員曾經幹過的醜事,就無所遁形了。

可以說,多年的老底都被掀了個底朝天,所有的罪證都被翻了出來,就這還是給官家面子,沒有動內閣的人,要不然閣臣都得跟著換一批才行,

自那之後,兵部就成了文官集團的禁地,他們實在是不敢在越雷池一步。

因為當年韓章,也是那件事情的親歷者,對於當時只是個翰林院侍讀的韓章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