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你好,我的朋友摩爾根,歡迎你前來參加斯坦軟體孵化園的成立儀式,裡面請。”

加州,灣區,矽谷。

一片巨大的產業園,坐落在聖荷西市郊區。

這裡原本是屬於一個巨大的科技企業集團。

不過後來,因為網際網路風暴,那家公司直接倒閉了。

也因此,被銀行出售了這塊在矽谷範圍之中的優質大塊地產。

謝金最後透過了富國銀行的路線,將這塊地皮還有上面的建築拿了下來。

並且在拿下來之後,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和數千萬美元,將之徹底進行了改造和完善。

而這裡最終被改造成的,正是謝金網際網路行業架構之中,算是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斯坦軟體創業孵化園。

旨在幫助無數有夢想的年輕人,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創業。

同時為他們提供各種基礎運營和管理經驗,尋找投行和天使投資人。

基本上就相當於是一個創業保姆的角色,幫助無數人提供免費低廉的水電住宅辦公場地成本。

方便他們隨時擴寬場地和辦公需求。

幫助他們聯絡人脈,組織同好者,招聘尋找合夥人。

幫助他們尋找投資機構,市場產品需求,法律幫助。

幫助他們完善公司架構和體系。

最後就像老農那樣,讓他們逐漸成長起來。

自然,這種培育是需要代價的。

在斯坦軟體孵化園簽訂合約,或者創立的企業。

都需要給予斯坦軟體集團,510%的初始原始股份,以享受各種權益和待遇幫助。

而除此之外,天使輪,首輪投資。

斯坦軟體孵化園,也會有一定的選擇權。

會優先選擇一些種子,進行投資,重點幫助他們推廣和運作,宣傳。

大概會再次佔據1520%的股份。

再之後,正常情況下,斯坦軟體孵化園,就不會在要求更多的股份。

而是會招攬更多的投行進來,幫助企業發展,穩定架構。

直到企業徹底成長完畢之後,搬出斯坦軟體孵化園,一個週期就此走完。

這就是孵化園的執行模式。

也是謝金為了不錯過許多特殊的網際網路和高科技行業的公司,特意準備的一張王牌。

操控和控制,入股大量的網際網路骨幹和有潛力的公司,幫助他們成長。

然後在網際網路行業,形成一張足夠巨大的恐怖蜘蛛網,支配和綁架幾乎整個網際網路行業。

而且因為他的預知未來的能力,他還能夠很準確的把握住,哪些網際網路公司會有可能站起來。

能夠幫助他減掉無數的風險。

所以本質上,斯坦孵化器公司,就是一個不斷孵出金雞的孵化池。

而謝金做的,就是不斷的把那些,他不可能完全涉足到的各種網際網路公司的金雞。

在這裡挑選,培育和孵化出來。

然後,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