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 別浪費本官的時間!(第2/4頁)
章節報錯
一聲隱隱帶有些許惱怒的低吼聲傳來,惹得眾人不由齊齊一抬頭。
待看清出聲那人,腰間竟掛著一方銀白色官印之後,眾人又爭先恐後的走上前,紛紛將腰彎下九十度。
“民等,見過陽公!”
“回陽公問:民等,確乃籍於關中,而以貨糧為也之賈······”
齊聲一拜喏,眾人便維持著拱手俯身的姿勢,稍帶侷促的等候起陽城延的答覆。
不得不說,這幫商人今天的運氣,著實算是不錯。
——再過幾天,陽城延就要再次出發,前往三原,繼續鄭國渠的整修事宜了!
要不是陽城延今天想著,在走之前來糧食看一看,就這些號稱‘家財萬貫’,甚至被坊間私下稱為‘素封’①的商人,怕是一輩子,都沒法見陽城延一面!
至於這些商人一見面,就能喊出陽城延的姓氏,倒也不是曾經見過陽城延,而是推斷。
在這個資訊流動緩慢,知識普及率底下的時代,撇開社會地位、道德操守不論,商人,尤其是能積攢下萬貫家財,富可比擬王侯的商人,絕對算得上是社會精英。
而與後世,那些學富五車,才華卓絕的社會精英又稍有不同的是:在這個時代,一個商人想要成功,首先需要具備的素養,無非不過對資訊的掌控。
用後世的話來說,其實就是訊息靈通。
如今漢室,開國功侯凡一百四十六人,除了早亡的十來人,餘者盡數健在。
在這種情況下,在官職層面能達到‘銀印青綬’規格的二千石,幾乎都具備享有‘金印紫綬’權力的爵位。
這個情況,也被長安百姓私下稱為‘非侯勿卿’。
——不是徹侯,根本就沒法成為九卿!
當然,也不是說整個漢室,就沒有人秩二千石,同時又沒有徹侯的爵位。
只不過,沒有徹侯之爵的二千石,基本都是地方郡守,幾乎不可能出現在長安。
這樣算下來,眾人眼前,這個腰繫銀印的官員,其身份,也就不難猜測了。
——銀印青綬,必然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且必然不是徹侯!
——出現在長安,就基本不可能是地方郡守。
這樣的人,能出現在長安的,滿打滿算,絕不超過五指之數。
曾經的奉常,如今的太子太傅叔孫通算一個;
興建長樂、未央兩宮的少府陽城延算一個;
中郎將季布算一個;
趙王劉如意母族遠親,戚夫人族親,擔任中尉的外戚戚鰓算一個;②
除了這四人,整個天下,絕對找不出第五個同時滿足‘官職二千石’‘不是徹侯’‘在長安做官’這三個條件的人!
而這五人當中,中尉戚鰓隨天子劉邦出征,至今未歸;
剩下的太子太傅叔孫通,那是天下聞名的老儒,眼前這人的打扮,不像;
中郎將季布,更是行伍出身,出了名的‘身形魁梧’,眼前這人的身形,不像。
再加上眼前這是糧市,相較於季布、叔孫通二人,顯然是身為少府的陽城延,出現在這裡的機率大一些。
對於這些素未謀面的商人,能在片刻間推斷出自己的身份,陽城延卻並沒有面色回暖的趨勢。
略帶煩躁的看了看左右,終見陽城延朝不遠處,正抱著竹簡路過的小官一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