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0章 太子···聖君之相啊~(第1/4頁)
章節報錯
聽著蕭何激情難耐的說出‘十取其二,十年之內就可以提兵北上,再戰匈奴’,劉盈卻是在心底稍嘆了一口氣。
作為一個結束中原數百年戰亂、紛爭,幾乎是建立在廢墟之上的新興政權,漢室,實在是窮的太過分了些······
百廢俱興什麼的,都先不提了——國朝鼎立足足七年,卻連首都長安,都還沒建起來!
再有,便是如今的漢室,雖然是名義上的統一政權,但實際上,統一的程序還沒有完全結束。
過往這數年,以為未來兩年還將繼續發生的‘異姓諸侯叛亂’,也逼得漢室根本顧不上重建天下,只能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平定關東,儘快完成內部統一之上。
而匈奴,則是漢室統一之後,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一大外敵。
在‘當今曾被圍困白登山’的恥辱光環加成下,執匈奴君長問罪於太廟、高廟,幾乎是每一個漢人心中,優先度最高的一個選項。
這不,為了早日完成這項壯舉,就連開國第一侯,當今天下最當得起一聲‘老臣謀國’的丞相蕭何,都已經將主意,打到了官營糧食所能獲得的利益之上。
偏偏對此,劉盈還沒有任何反對的立場······
“蕭相、曲逆侯所言,皆有理。”
面帶笑意的發出一聲感嘆,劉盈也終是將心緒拉回眼前。
“少府代關中民而儲糧,自無全存,而勿得入項之理。”
“孤意,少府所立糧市、糧倉所需之耗費,及市吏、倉吏之俸祿,乃至護倉甲卒之糧餉,皆當由此而自足。”
“另,亦當有米糧入府、庫,緩中樞之拮据。”
微笑著對蕭何、陳平二人‘總不能免費幫百姓存糧食?’的請求給出肯定答覆,劉盈心下,卻是暗自思慮了起來。
少府代民儲糧,其實和後世銀行‘代民儲錢’,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只不過,和銀行‘有息儲存,再放貸以賺取息差’這種略有些複雜的運作模式不同,‘待民儲糧’的運作模式,相對更簡單粗暴一些。
——我幫你存糧食,你給我倉儲費。
如此而已。
誠然,在關中高達‘每年上萬萬石’的糧食儲存需求之下,這一筆倉儲費無論是取一成還是二成,都是一筆足以比肩農稅收入,乃至中央財政總收入的龐大進獻!
但劉盈不會告訴蕭何的是:少府代民儲糧,並不是一隻砸不碎的鐵飯碗。
早晚有一天,關中百姓,就會再也沒有人,需要透過‘求人幫自己存糧食’,以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原因很簡單。
如今的關中,家家戶戶一百畝田,歲得糧米二、三百石,但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糧食需求,最多不會超過一百二十石!
即便算上其他的布、鹽等生活物資,百姓耕作一年所得的糧食,也起碼能剩下三分之一以上。
而在過去,百姓之所以會越來越窮,究其原因,不過是自家的糧食在低價賣出、高價買入的過程中,因糧價的起伏而縮水。
就好比去年秋天,關中米價一千八百錢一石,而到了今年開春,糧價卻暴漲到了將近四千錢,翻了兩倍不止!
這樣一來,原本足夠農民全家吃飽,甚至還有餘力添兩件新衣的二百多石糧食,就只剩下了‘堪堪夠全家人吃個七、八成飽’的一百石不到。
也正是因為如此,過去的關中百姓,只能經歷一年又一年‘耕作一整年,頓頓七、八成飽’的無限迴圈,肚子都吃不飽,就更別提攢下錢了。
而如今,少府官營關中糧米在即,還是按每年二百石糧食來算,哪怕少府收二成的倉儲費,百姓手裡,也起碼能剩下一百六十,乃至於一百七十石以上的糧食。
一百六十石,就已經到一家老小能勉強吃飽,不用為餓肚子發愁的程度了!